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日本對中國國家意志存在嚴重誤判

張 雲

2012年09月20日08:3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先生今年6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針對所謂“購島”曾表示:“如果計劃實施,將給中日關系帶來重大危機。”這一表態也成了日本政府更換駐華大使人選的重要原因。令人遺憾的是,3個月過去后,丹羽大使的忠告不幸而言中了。
 
過去一個多月及當下,日方的一系列做法和言論表明,日本對中國國家意志存在著嚴重誤判。當下,如何處理同中國的關系,已經成為日本政治家不可回避的課題。
 
目前,在日本兩大政黨的黨首競選活動中,對華外交都成為重要議題。特別是自民黨總裁選舉中,5位競選人在這個問題上一個比一個保守。在筆者記憶中,在日本國內政治中,中國問題佔據如此重要地位,可能還是首次。
 
從正面角度看,這次危機為日本討論如何在國家戰略中擺好中國位置提供了機會。從負面角度解讀,在當前局面下,中日關系或將成為日本國內政治的犧牲品。
 
此次“購島”鬧劇,從側面反映了日本國內政治的不穩定和中央政府權威的嚴重不足。日本所謂“國有化”是為了避免東京都購買后可能出現失控的說法,令人嚴重生疑——中央政府竟然會被地方政府甚至地方政府的某個人所挾持,這豈不是天大笑話?眾所周知,領土主權問題屬於中央政府的專權,地方政府無權僭越。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各種政治勢力聯橫合縱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而民眾對於政治家缺乏“領導力”的失望更是由來已久。在此背景下,外交上的強硬很容易成為政客的共同選擇,對華外交“寧硬勿軟”就意味著政治安全。但是,人為地過度估計日本所受到的安全威脅,並以此引導民眾,將是十分危險的。歷史上,日本軍部夸大日本的安全威脅,並以此制定冒險的侵略政策以求先發制人的歷史教訓,必須牢記。
 
對於日本來說,當前最大的四個挑戰都在國內。首先是如何應對今后可能襲擊日本主要大城市的地震和海嘯大災難。第二是如何制定可持續的和平衡的能源政策。第三是如何建立能夠在一定時期內穩定執政的政府。第四是如何應對不斷攀升的財政負擔和政府債務。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的政治家們必須抵御以對外強硬換取選票的誘惑,日本的國民們則需要用理智的判斷和冷靜的思考以抵御民粹主義蠱惑。當前的中日關系,正是對日本政治家以及日本國民的嚴峻考驗。與此同時,中國民眾堅持理性愛國也非常重要,這會對日本國內不利中日關系的因素起到抑制作用,而非理性行為隻會負面刺激日本民意卻難以撼動右翼政客。
 
(作者為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