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要論

鐘聲:及時理性的中國聲音

2012年11月01日09: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摘要:此次中國在敘利亞問題發展的重要時刻及時提出新倡議,同樣基於對敘利亞人民不幸遭遇的感同身受,基於對地區局勢動蕩的深切憂慮,基於對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的道義責任,緊跟形勢、緊扣難題,是值得有關各方認真傾聽的理性聲音。

10月31日,外交部長楊潔篪會見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問題聯合特別代表卜拉希米,中方提出了關於推進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的“四點倡議”。在卜拉希米就敘利亞問題展開斡旋之際,中方此舉引人矚目。

當前,敘利亞境內暴力沖突愈演愈烈,人道主義狀況持續惡化,敘利亞危機的外溢效應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武力和外部軍事干預解決不了問題,必須停火止暴,走政治解決之路。但對於如何實現停火,如何推進政治解決進程,國際社會莫衷一是,外部軍事干預的陰雲也始終未散。

卜拉希米就任以來,積極奔走,醞釀新的斡旋方案,被有關各方寄予厚望。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能否出現曙光,卜拉希米斡旋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最終將取決於敘利亞和國際社會有關各方能否顯示負責任態度,採取切實有效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提出“四點倡議”正逢其時,既指明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方向,更是對卜拉希米斡旋和政治解決進程的大力支持和建設性幫助。

“四點倡議”不僅與中國年初提出的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六點主張”一脈相承,而且更具體,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針對性,例如分地區分階段停火、組建過渡管理機構、維護敘利亞國家機構的連續性和有效性等。這些倡議既基於中國對敘利亞當前局勢的深入觀察和分析,也凝聚了國際社會對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基本共識。倡議旨在根據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破解停火止暴、政治過渡兩大難題,並滿足敘利亞人民要求變革和維護自身利益的合理訴求,從而實現敘利亞問題的公正、和平、妥善解決。

從“六點主張”到“四點倡議”,從勸和促談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從大力支持外交斡旋到推動達成敘利亞問題“行動小組”日內瓦會議公報……敘利亞問題發展至今,中國致力於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努力不會停止,決心堅定不移。此次中國在敘利亞問題發展的重要時刻及時提出新倡議,同樣基於對敘利亞人民不幸遭遇的感同身受,基於對地區局勢動蕩的深切憂慮,基於對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的道義責任,緊跟形勢、緊扣難題,是值得有關各方認真傾聽的理性聲音。

(責任編輯: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中國海軍東海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