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我國將推動災難恢復行業標准策略的制定完善

2012年11月01日09: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摘要:我國災難備份和恢復行業應盡快適應新技術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常態化安全測評、等級保護、漏洞分析、應急演練和持續風險評估的工作體系,以及適應我國發展需要的行業標准規范,為此我國將大力推動災難恢復行業相關指導意見和標准策略的制定完善。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劉菊花)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主任吳世忠31日透露,我國災難備份和恢復行業應盡快適應新技術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常態化安全測評、等級保護、漏洞分析、應急演練和持續風險評估的工作體系,以及適應我國發展需要的行業標准規范,為此我國將大力推動災難恢復行業相關指導意見和標准策略的制定完善。

吳世忠在第七屆中國災難恢復行業高層論壇上表示,“9·11”恐怖襲擊、東南亞大海嘯、汶川大地震等天災人禍的頻頻發生,引起社會各界對災難恢復的高度重視。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和深入發展,信息系統的災難備份和恢復技術已經成為整個信息安全體系中最核心和基礎的一個領域,更成為信息化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准確地領會國家政策、認識行業現狀、把握趨勢發展,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災難恢復行業飛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當前全球已開始進入大數據時代,過去兩年間新產生出來的數據佔到了至今為止全球數據總量的90%。據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需要管理的數據將達到35ZB(1ZB=1000億TB)。全球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對數據的佔有和控制,將成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

吳世忠認為,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將更加高度地依賴技術化的數據存儲和共享,而技術本身又相對而言高度脆弱,所以災難備份和恢復行業必須尋求更好的辦法消除各種隱患和漏洞,以便有效管控日益增長的安全風險。如何保証海量的、結構復雜的數據本身和網絡化共享的安全,是需要整個行業重新思考並研究的重大問題。

本屆論壇旨在交流災難恢復最前沿的理論、方法、技術的研究進展和成果,並為該領域的技術探索和產業應用融合搭建一個充分協作的舞台,推動我國災難恢復事業的科技創新和科學發展。與會專家圍繞“災備與高可用的創新及實踐”的主題,從災難恢復技術發展與管理創新、雲計算與高可用數據中心發展趨勢、信息系統與高可用理念及實踐等三個角度,就發展趨勢、系統建設及如何借助高可用理念提升基礎設施、IT系統架構、災難恢復、安全以及運維管理、人員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責任編輯:王昕)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中國海軍東海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