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海外版言論

 十年回眸與展望—— 

海外版:古老的命題 嶄新的回答

2012年11月01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嚴  冰    字號:
摘要:2012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選年”或“換屆年”,就在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業已進入沖刺階段時,五年一度的中國共產黨全國黨代會也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中共十八大即將開啟新的政治周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必將帶領中國人民通過科學發展開創中國崛起與民族復興的新境界。

  2012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選年”或“換屆年”,就在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業已進入沖刺階段時,五年一度的中國共產黨全國黨代會也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中共十八大即將開啟新的政治周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必將帶領中國人民通過科學發展開創中國崛起與民族復興的新境界。

  站在這個歷史節點上,回眸十年,許多場景記憶猶新。2003年,非典突襲中國。記得是3月份兩會后,形勢驟然緊張。我正要到海南採訪,去還是不去?猶豫了一下,還是去了。在海南不斷收到北京的壞消息,感覺北京保不住了。在返京的飛機上,全是戴口罩、心情沉重的乘客。回到北京,同事見了我,直往后躲,囑我立即到醫務所檢查身體,別在路上染上非典,又傳給了別人。后來,基本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大街上人煙稀少,仿佛一座空城。當時的形勢確實緊張,用“瘟疫流行,謠言四起”形容並不為過。可短短幾個月時間,記得是隨著天氣轉暖,形勢逐漸緩和,病例逐漸減少,最后數字降為零,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背后是黨和國家的正確決策、堅強領導、果斷部署。醫務工作者上防治非典一線就像上戰場的場面至今難以忘懷,尤其是犧牲的英雄永遠讓人緬懷。

  2005年到2006年,我到地方挂職,印象最深的就是群體性事件多發。這也難怪,2003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從國際慣例看,這個階段進入矛盾多發期,多數群眾的合理訴求和少數人的不法行為糾結疊加在一起,增加了處理的難度。其實,早在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維護社會穩定。此后,和諧社會的思想、社會管理創新的理念漸成顯學。我常想,改革、發展、穩定三件大事,如果地方黨委政府能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前兩件上,那該多好!可目前用來維穩的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2008年兩件大事:抗震救災和舉辦奧運,兩件大事能辦好得益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2009年,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2010年,舉辦世博會﹔2011年,紀念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歷史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抓住了,就將照亮前程。

  展望未來,到2022年,2010年出生的兒子正好12歲,應該上中學了,孩子理應有比我們更美好的未來。今后10年,2013年,毛主席誕辰120周年﹔20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2017年,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2019年,“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2020年,“十三五”規劃完成﹔20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值得期待、紀念和思考的大事很多。

  個人、家庭、國家、世界迎來新的周期。身如何“修”?家如何“齊”?國如何“治”?天下如何“平”?古老的命題即將迎來嶄新的回答!

(責任編輯: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中國海軍東海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