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國內>>深度

李君如:怎樣認識我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

2012年11月08日13:3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摘要:“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問題是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提出來的。時間指的是21世紀頭20年。按照這樣的認識,21世紀剛過去12年,還有8年時間,我國仍然處在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之內,在邏輯上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說我國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較長時期內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21世紀第二個10年對於我國來說,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十六大作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判斷的大格局沒有變。十六大報告指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判斷的主要根據是什麼?

從世界來說: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從國內來說: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21世紀頭20年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等等。十六大報告對於我們所處的環境講了一句話,叫做“形勢逼人,不進則退”。顯然,十六大作出“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個判斷及其根據,現在依然存在,不僅沒有變,而且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第二,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發生的深刻變化,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觀察天下大勢,同十六大時相比,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前面講“不變”,這裡講“變”。

從政治層面來看,最大的變動:一是美國高調重返亞洲,美國和北約調整了戰略,把北約的觸角延伸到了我國周邊﹔二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隨之發生的歐洲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重創了世界經濟,也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特別是削弱了美國控制世界的能力﹔三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20國集團走上世界舞台,全球治理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四是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從經濟層面來看,深刻的變動表現在:一是世界經濟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后恢復好於預期,但由於主要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和金融業等支柱產業受到重創,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家庭負債率和失業率居高不下,國際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增長放緩﹔二是發達國家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中東等國提供能源資源、中國等亞洲國家生產、美歐消費的世界經濟循環和增長格局面臨大調整﹔三是一些國家為刺激本國經濟復蘇,持續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可能會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更大的動蕩,對新興經濟體也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四是世界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五是全球博弈更趨復雜,我國面臨的外部壓力有所加大。

這些情況表明,在總的格局不變中世界經濟政治出現了深刻的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對於我國來說,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有機遇、有挑戰,機遇很多很大,挑戰也不少不小,但總的特點是機遇大於挑戰。

第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快速發展,在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改革發展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出現了十七大報告分析過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

一方面,要看到我們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困難。一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快、總量大,同時人均國民收入低、佔世界百位左右。二是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任務突出,同時投資與消費關系失衡,國民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居民消費率偏低。三是經濟增長速度快,同時經濟結構升級遇到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勞動力素質偏低等因素的制約,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難度大。四是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需求提升,同時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環境保護、社會福利等社會建設的投入和發展還有各種困難,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難度大。五是“80后”、“90后”青年逐漸成為社會主體,新一代人的多元性、獨立性、選擇性增強,同時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特別是形成全社會共同的核心價值任務艱巨。五是民主法治不斷推進,同時人民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要求提高,對於擁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呼聲越來越高。六是社會更加充滿活力,同時社會分層加劇、社會矛盾增多,對於黨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矛盾和困難,有的還是“兩難”的問題,都是對我們的挑戰和考驗。在制定當前和今后的發展規劃的時候,必須充分看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國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發展的條件比改革開放以來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好。一是我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明顯優勢。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日益顯現,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日益顯現,這已經在全球范圍引起關注,對我國當前和長遠發展也是根本保障。二是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經過30多年改革發展大幅度增強。這為我們在當前和今后的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三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十六大以來,我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取得明顯進展。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這不僅對於減輕“三農”問題和就業問題的壓力,而且對於我國擴大內需包括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將產生很大的拉動作用。四是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出現了許多新的增長點,區域經濟正在形成新的功能性發展格局。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建設加快發展, 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民氣上升。十六大以來,我國徹底取消農業稅,全面實行真正意義的免費義務教育,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制定和實施了國家中長期的科技、教育、人才三個配套的規劃綱要等。

(責任編輯:王昕)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黨會十八大開幕 黨會十八大開幕
  • 俄羅斯盛大閱兵式
俄羅斯盛大閱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