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望海樓

楊凱:追尋現代美麗中國

2012年11月10日17:0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5年前,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生態文明”﹔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報告再次論述“生態文明”,並將之獨立成篇。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

胡錦濤在報告中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美麗中國”,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名字。

從“詩騷”而下,美麗中國呈現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文字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陶淵明描繪的田園之美﹔“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是李白揮洒的旅途之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王維目睹的邊塞之美……農業社會的自然和人文相交織,古典世界的風景和詩性相融洽,溫潤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現代化課題。美麗中國於是有了兩張面孔:一張因襲鄉土中國的沖淡﹔一張洋溢工業社會的熱烈。就像開國領袖毛澤東的詩句,既珍惜“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的山川自然之美,也禮贊“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建設之美。

歷經60多年建設發展,中國日益走向繁榮富強。但毋庸諱言,許多發達國家工業化時期出現的問題也擺在了當代中國人的面前。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讓人們意識到,不尊重自然、不順應自然、不保護自然,必將傷及人民福祉、危及民族未來。

因此,“美麗中國”在十八大報告中應時而生,有著嶄新的時代意義,蘊藏著豐富的時代內涵。

首先,“美麗中國”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美麗風景不能隻存在於歷史想象和悅耳歌聲中。要唱出“誰不說俺家鄉好”的底氣,必須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治理水平。

其次,“美麗中國”要有資源節約的朴素之美。看似尋常的土地、水、能源、礦藏,正變得日益稀缺。科學發展,並非追求浮華的表象,而是堅守朴素的本真。面對歷史和未來,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其三,“美麗中國”要有人文風化的制度之美。哲人有雲,與制度結合的自由方是唯一的自由。同樣,與制度結合的監管才是有效的監管。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摒棄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種種行為,歸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設的力量。

最后,“美麗中國”要有科學發展的格局之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因此,中國未來將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隻有合理規劃、科學發展,才能“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幾十年來努力不懈、孜孜以求的,是一個現代中國,也是一個“美麗中國”。站在十八大這個新的起點上放眼望去,天高雲淡,生機勃勃,中國正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作者為本報編輯)

(責任編輯: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環球媒體聚焦中國環球媒體聚焦中國
  • 黨會十八大開幕 黨會十八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