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望海樓

陳曉星: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

2012年11月11日10:1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摘要:共享成果、尊嚴、榮耀,相較百年前的國土淪喪、民族分離、“華人與狗”,這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獨立、富強而奮斗犧牲開創的歷史新篇,讓我們和港澳台同胞一起,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共享屬於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

香港、澳門、台灣,中國不可侵犯的神聖領土,中國大家庭裡的手足兄弟,一直與祖國休戚與共,命運相連。

100多年前,中國被列強侵略、宰割、凌辱,港澳台被迫離去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世紀大慟。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這首在澳門回歸之際演唱的《七子之歌》一夕之間家喻戶曉。其實,詩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是組詩,除了澳門,還有香港: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扑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還有台灣: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海峽的那一端,台灣詩人丘逢甲呼應著聞一多的悲憤: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因為在槍炮和血淚中被劫掠,因此,當香港、澳門在紫荊花和蓮花環繞下相繼回歸祖國時,中國人才那樣的激動與自豪,這是揚眉吐氣的時刻,是中國繁榮強大的重大宣示。

回歸后的香港、澳門,享受著“一國”的支持,也沿續著“兩制”的生活方式。當香港接連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和非典疫情的沖擊,中央政府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開放赴港澳自由行,成功拉動香港經濟,並建立了粵港、粵澳、京港、滬港和泛珠三角9省區合作機制,拓寬了港澳經濟的發展空間。2011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較回歸前的1996年增長了5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創3.4萬美元歷史新高。澳門在回歸前經歷了連續4年的經濟負增長,1999年回歸后經濟年均增長率達12.5%,2011年澳門人均GDP逾6.6萬美元,位居亞洲前列。“祖國好,香港好”、“澳門是我家,祖國是我根”成為港人、澳人的切身體會。

港澳回歸后“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令我們對祖國的完全統一更有信心。孫中山先生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雖然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我們欣喜地看到兩岸已經站在了“一個中國”的旗幟下,和平發展成為兩岸人民的主流民意。近10年來兩岸關系的成績可圈可點:恢復了兩岸協商、實現了“三通”、大陸游客和學子赴台、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建立先行先試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與累積互信的過程中,大家都體會到兩岸分則親痛仇快的現實,更多的台灣鄉親也感受到了大陸的“善意”,大陸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因為“我們是兄弟”。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說,“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理應相互關愛依賴,共同推進兩岸關系,共同享有發展成果。”他還表示,堅信香港同胞、澳門同胞能在國家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

共享成果、尊嚴、榮耀,相較百年前的國土淪喪、民族分離、“華人與狗”,這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獨立、富強而奮斗犧牲開創的歷史新篇,讓我們和港澳台同胞一起,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共享屬於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

(作者為本報主任編輯)

(責任編輯: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環球媒體聚焦中國環球媒體聚焦中國
  • 黨會十八大開幕 黨會十八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