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魯寧:經濟企穩已成定局 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2012年11月12日08: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魯寧    字號:
摘要:十八大報告所作上述闡述橫跨“十二五”后三年和“十三五”前兩年,這足以說明,此輪結構調整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期政策,不為治標而立足於治本,不可視為“戰術動作”而是“戰略舉措”,調整至少要持續5年甚至更長時間。

日前,10月份宏觀經濟運行數據陸續公布。

物價指數CPI回落至1.7%,環比下行0.2個百分點,回落幅度高於各大機構預期。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在經歷連續半年的一路下行后觸底反彈,重新以0.2個百分點之漲幅回歸至上行通道。

CPI繼續小幅走低,為宏觀調控的施展騰挪出更為寬鬆的操作空間。PPI由負轉正,意味著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以及內需的進一步活泛。

適逢黨的十八大如期舉行,喜聞中國CPI10月份創下33個月以來新低,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礎設施投資等主要經濟衡量指標全部呈現環比正增長,海外媒體紛紛發出了“中國新數據鼓舞世界”的客觀判斷。

美國彭博社稱:這些數據對正在召開十八大的中國帶來了不少暖意,有助於回答那些擔心中國經濟是否已經見底的人們的疑慮,告訴他們答案已經肯定。路透社則認為,中國10月份工業增加值超過路透社預期的9.4%,零售總額增幅也高於預期的14%,這表明持續已7個季度的經濟回落周期業已結束。

隸屬經濟結構調控范疇的樓市調控和國內不可控的外需不足,是今年拖累宏觀經濟下行的兩股主要反向拉力。樓市調控雖導致一定程度的經濟失速,但中央政府力足長遠的態度非常鮮明,絲毫沒有妥協余地。外貿狀況則繼續小幅回暖,1月至10月外貿增幅6.6%,10月份則回升至7.3%,其中單月出口增長11.6%,已重新步入兩位數增長空間。進口增長雖隻有2.4%,但環比回升了可貴的1.7個百分點。

而通常不為局外人所察的是,雖然今年以來進口增速始終低於出口增速,可除去國內經濟活躍度的減弱因素,它還與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持續走低有直接關系。按海關總署測算,如果把進口成本下行的因素計算在內,10月份中國進口的實際增幅至少還可上調2個百分點。

離年底隻剩50來天,商務部部長陳德銘9日在十八大中央國家機關團組開放日上坦陳:從前十個月外貿增長不到7%的情況看,要完成全年外貿增長10%的目標已很困難。年前要力爭確保全年外貿在全球貿易總量的佔比不至於下滑。現狀擺在那兒,眼下最重要亦是最容易動搖的是,為“保十”而再次犧牲“保實”。“保十”是數量增長﹔“保實”則使力於外貿結構優化,寧可暫時犧牲外貿增幅而繼續提升“中國制造”檔次,繼而提升出口附加值。

綜上所及,中國經濟確已實現階段性企穩,但結構調整依然任重道遠。十八大報告強調:“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要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帶動。”“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需求導向,推動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

十八大報告所作上述闡述橫跨“十二五”后三年和“十三五”前兩年,這足以說明,此輪結構調整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期政策,不為治標而立足於治本,不可視為“戰術動作”而是“戰略舉措”,調整至少要持續5年甚至更長時間。若置於“穩增長”角度,誠如溫總理在天津代表團審議十八大報告組團會上所強調,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結束,影響可能還要持續幾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關鍵是推進結構調整,努力改變經濟發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問題。這就要求各類企業、各個行業繼續咬緊牙關直面結構調控帶來的陣痛,不因經濟有所回暖而鬆懈,不可好了傷疤就忘記痛——未來5年若結構調整能一以貫之,等到十九大召開時,中國經濟有望步入平衡協調發展的“新五年”。 (作者:上海學者 魯寧)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環球媒體聚焦中國環球媒體聚焦中國
  • 黨會十八大開幕 黨會十八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