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環球時報:中國未來的走勢是光明的

 ——六位知名政治學專家談后十八大時代的中國

2012年11月16日08:55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字號:
摘要:中國領導人一直有社會治理的堅定決心與自信。這種自信不是像美國總統競選那樣的表演,也不是裝腔作勢,而是出於對中國的了解,對中國實踐的認識。

編者按 中共十八大勝利閉幕。15日,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與中外記者見面。為此,《環球時報》邀請了六位知名政治學專家就十八大、中國現狀及未來進行了深入的解讀。

如何看十八大的重要意義?

房寧(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現應邀在美國觀選):在25年前,中共十三大,我正好也在美國。那時的美國正值鼎盛,而那時的中國剛剛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方向未明,步伐不穩,十三大后一年有余,國家便陷入了動蕩。看看今天的美國和中國!美國大選,選時陣壘分明,選后爭議四起,這次大選表明美國面臨著歷史性的深刻調整,美國正在經歷著冷戰結束后最大的困難和考驗,前途未卜。處於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關鍵時刻的中國,順利完成了代際政治交接,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一個團結的,有高度共識的領導集體,而這正是未來中國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中國未來十年的穩定和發展有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而未來十年是保障中國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最后的關鍵十年。

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十八大開啟的新政治離不開過去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中國政治議程與狀況。過去10年,中國政治家達成的戰略共識就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紀頭20年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這就意味著,至少到2020年,在常態的政治環境下,發展依然是重心。大幅度的或者說激進的政治改革不會是優先選項,因為那樣最能引發爭論甚至沖突,進而喪失戰略機遇期。未來5年中國政治應該是常態的,漸進的,並具有高度的連續性。新的政治起點應該從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出發。

楊雪冬(中央編譯局研究員):十八大讓世界如此關注,除了因為要實現領導人更替外,根本原因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盡管執政黨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但十八大勝利閉幕,顯示出執政黨團結的一面以及應對危機的能力。當外部挑戰越大之時,中共反而更團結。此次胡錦濤從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同時卸任,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過程中開創了先例,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也具有重要影響。

戴焰軍(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十八大體現出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更豐富,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把生態文明建設增加到總體布局中,符合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要求﹔把反腐倡廉提高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說明對這一問題有充足的認識﹔全面提高黨建的科學化水平,強調按規律辦事,對黨建提出更高層面的要求﹔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也是十六大以來黨在理論創新上的一個重要成果。十八大重申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表明既定的大政方針會延續下去,這種政策的延續性和確定性對中國非常重要,這是我們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保証。另外,十八大的召開正值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因此大會提出的路線方針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非常直接的指導意義。

燕繼榮(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十八大的召開處在一個特殊歷史時期,世界經濟出現重大逆轉,中國面臨重大外部考驗﹔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一定階段,正處於下一步的轉型期﹔同時也是中國領導人新老交替的時期。十八大有望為中國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擔當起承前啟后、開辟未來的歷史使命。

竹立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列入現階段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這透露出的核心信息是堅持改革意識。這是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關鍵。堅持改革意識,就是要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上的障礙。改革現在進入深水區,隨著經濟改革已經完成體制改革的任務,接下來的改革應該集中在政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通過政治行政體制改革來建設一個政治清明的社會,通過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建設一個公民社會,隻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社會的發展,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新中央政治局常委新中央政治局常委
  • 民航客機透明機艙民航客機透明機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