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留學>>海歸動態

沈城“海歸”就業調查 為啥要與本科生搶飯碗【2】

2012年11月20日09: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摘要:從澳洲回國的王馨平經過3年的學習,取得了專業會計專業以及MBA的碩士學位,雙學位的“光環”使他對回國就業充滿信心,但是回國已經8個月的他不但沒有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甚至差距甚遠,他已經由“海歸”變成了“海待”。

【專家分析】

每年至少有3000名“海歸”回沈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走出去”,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海歸拿著洋文憑回國就業。據教育部統計,2011年留學回國人數較2010年增加5.13萬人,增長了38.08%。“目前沈陽對留學生回沈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不過據我保守估計,每年至少有3000名‘海歸’回沈工作,而且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沈陽市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局長孟慶偉介紹。

曾對此進行多次調研的孟慶偉表示,以前如果哪個企業招到了“海歸”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那是由於當年中國的教育還處在半封閉的狀態,所以洋文憑就跟“金字招牌”一樣,即便挂著不用也有很多企業出高薪聘請。然而隨著出國留學這扇教育大門逐漸打開,這種原本稀缺的資源逐漸變得豐富,甚至相對過剩。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導致了目前“海歸”變“海待”的現狀。根據統計,“海歸”由稀缺變得相對過剩的轉變經過了15年。

雖然每年3000名“海歸”看似不是很多,但孟慶偉表示,這僅是在就業和人才服務局有備案或者有明確記錄的,其他社會上留學的人數就無法估計了。

【業內分析】

留學中介資質參差不齊

有需求就有市場,留學生大軍是龐大的,那麼留學中介也勢必會像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沈陽市可能辦理留學生出國的中介已近百家,但是真正有資質、有深厚留學經驗的中介卻為數不多。

新通教育沈陽分公司總經理王晶晶告訴記者,沈陽市場的留學中介資質參差不齊。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是隻要將孩子成功地送出國門就算是一個好中介。但事實上,很多中介為了能將學生盡快送出國而選擇一些口碑不好或者在當地評價不是很高的學校,甚至是回國后無法認証的國外學校。“就像在北方生活的人比較熟悉北方的知名學府,但是提到南方的大學很多人還是很迷茫,國外更是如此,很多人對於國外的學校是不了解的,所以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留學中介來為孩子進行篩選。”王晶晶說。

對此說法,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也給與証實。按照他的說法,很多沒有資質的留學中介為學生選擇的國外學校在國內根本無法認証、備案或者注冊,這樣一來,孩子在讀完學校后回國根本無法被中國所承認,巨額的投資和孩子幾年的努力就付諸東流了。

【本地調查】

“海歸”無工作經驗是“死穴”

大量海歸“涌入”國內,勢必會對本身就在國內深造的畢業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就沈陽就業市場來看,海歸的就業壓力要遠遠大於本地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王晶晶按照畢業生正常從業過程計算,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年齡一般在23歲左右,選擇出國留學攻讀研究生一般在3年至4年。也就是說,留學生順利學成歸國的年齡一般在26歲至27歲。而沒有留學的應屆畢業生在23歲開始就已經在積累工作經驗,也許還有可能跳了一次槽,而留學生歸國后要從26歲開始重新積累工作經驗的話就要比普通大學生晚了3至4年就業。

記者在走訪中得知,目前,大多數企業招收員工的先決條件就是需要有一至兩年的工作經驗,就連報考公務員也不例外。很多用人單位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說,學歷僅能代表一個人受過高等教育,有各方面的素質以及較強的理論基礎,但是這僅是一方面,企業招收員工還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成手”,即招即任,能夠很快地投入工作,畢竟誰也不希望為其他企業來培養人才。

事實上,在孟慶偉的調研結果中顯示,海歸在尋找就業機會的過程中幾乎都是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而被用人單位拒收,海歸無工作經驗成了在國內找工作的“死穴”。

所以,很多留學生已經另辟蹊徑,不再是一畢業就回國了,而是留在當地工作一到兩年,積攢了一些工作經驗再回到國內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往往這樣的海歸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對用人單位的“低廉”薪資待遇比較難以接受,再加之目前沈陽市乃至全國就業市場的壓力不斷增大,就使得海歸的金色光環逐漸隱去,成了待業大軍中的一員。

(責任編輯:王棟)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珠海航展精彩匯編珠海航展精彩匯編
  • 澳出現罕見水龍卷澳出現罕見水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