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积极推动刑事政策法治化

2012年09月04日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是影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决定了刑事政策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刑事政策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相比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因此,与成文的刑事法律规范相比,刑事政策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能够发挥更加积极、更有针对性的作用。但同时,刑事政策又具有宏观性、概括性的特点,有可能被误用、滥用。因此,应把刑事政策限定在刑法的框架内,推动刑事政策法治化,促进刑事政策内容和形式的合法化。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合法。刑事政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关系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因而制定刑事政策的主体合法至关重要。刑事政策的制定主体应符合我国政治体制和法治原则的要求,具有权威性。按此要求,我国现阶段刑事政策的制定主体应当是党和国家的权威机构。我国刑事政策的合法形式主要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决策与指示、国家立法司法机关的决策与决议等。刑事政策要形成规范的成文形式,包括全国人大会议报告、文件、纪要和党的决议、文件等。暂时的、临时的通知、通告、批示或者一事一批的讲话、指示等,不能成为刑事政策的合法形式。
 
内容合法。刑事政策的内容必须遵循刑事法治原则。刑事政策应当体现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中,即刑事法律是刑事政策的载体,以保证刑事政策不被任意解释和滥用。刑法的公正性、人道性、明确性及罪刑法定原则、罪刑均衡原则、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等,在刑事政策中也应当得到贯彻体现。同时,刑事政策应遵循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宗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强化了对人权的司法保障,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而且贯彻到具体的刑事诉讼制度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在刑事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也要强化人权意识,这样制定出来的刑事政策才能切实保证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程序合法。刑事政策的法治化还要求制定的刑事政策符合程序公正的要求。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一些刑事案件的处理之所以引起当事人上访,并不是因为实体上有什么问题,而是法定程序没有得到严格遵守。可见,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不能用政策取代法定程序,而要把程序公正的要求落实到刑事司法活动全过程。应强化证据意识,坚持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固定证据,确保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都有相应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都已通过法定程序审查属实,努力使每一起刑事案件的办理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当前,应切实用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加重视预防,进一步完善打击与防范、惩治与教育、治标与治本、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有机衔接、相辅相成的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和社会和谐稳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致远)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