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揭秘宋美龄晚年生活:对中文已感陌生

2012年09月20日10:00    来源:凤凰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核心提示:如今中文对宋美龄而言已有些陌生,每日里戴老花眼镜看的是她爱看的《纽约时报》等几份当地英文报纸。看新闻报道不大想了解台湾的信息,因为台湾在变化中不合她的心愿。
 
 
 
     
                      (老年宋美龄 资料图)

 

原文提要:侨居纽约,时年104岁、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因伤病多年来以轮椅代步,每日以散步、看报、读《圣经》消磨时光。去年,她完成了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手续,成为终身党员……
 
为跨越三个世纪而欣慰
 
据多次出入宋美龄寓所人士传来消息称:侨居纽约已20多年的宋美龄,一些华人称她为:"既有过阳光灿烂,又有过风雨大作而有影响力的女寿星。"今年3月底,正好度过104岁的高寿生日。虽然只身一人,却未有过大的愁叹或眼泪。但由于曾因乳癌和卵巢囊肿两度手术及因车祸致腿、臀受伤,体能不及在台北时的良好,多年来以坐轮椅代步进出。
 
今年元旦的上午,照料她生活在起居的护士告诉她今天是2001年新年元旦时,宋美龄那浓缩世纪风云的脸就绽开从未有过的舒心笑靥,并回答说:"对,对,我没有忘却元旦。"因她清醒记得去年元旦时,纽约《世界日报》为她举办了有意义的个人画展。原因是她从50岁起步拜名师黄君璧学画,已有不少佳作问世。乃至早在台北时张大千也说她很有长进,画山水花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次画展既是为她心爱佳作的集中展示,又是今后封笔不再作画而划上圆满句号的象征,她坐着轮椅亲自出席了开幕式。
 
回忆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今年元旦又逢跨入21世纪的第一年,依稀记得自己从清朝后期出生,至今已成为生命跨越三个世纪的幸运老人,故她那微红的双颊笑起来。尽管她行动不便,但看上去她的面容要比其百岁出头的实际年龄年轻些,牙齿也只补了四颗,头发没有全白且长到腰际。老态未发展到完全龙钟,往年那种雍容气质并未丧尽。这是她长期注重自身保养,遇事不烦躁的结果。难怪美国化妆美容师们也说,百岁老人还保持如今那样不太难看的面容难得,每年要为她作几次美容,算是在她尊贵的仪容上,为垂暮老人作免费宣传。
 
 
 
外甥儿女待她最为忠贞
 
自1975年蒋介石病故而由蒋经国接管台湾权力后,她对这个年纪较大的儿子推行的改革政策颇感惆怅,总感到越变越不顺眼,越变越没秩序,越缺少老头子在时的那种伦理水准,心底里总是不那么自在。为此她毫不犹豫地借故养病,于1979年到美国居住,以回避这个看不顺眼的环境。
 
她自认来美国后的经历没有在台北时那么丰富多彩,但最幸运的是有几个好外甥儿女,给她以天伦,给她晚年生活增添几分欢乐。早先住在姐姐宋霭龄购置的长岛一幢小别墅里,9年后搬至外甥孔令侃在曼哈顿为她特地购买的一套大公寓里。虽然住在高高的9层楼里,不及原台北士林官司邸那样舒适,但屋临东河,临窗了望,视野广阔而一览无遗;旁有一座中央公园空气新鲜,可以坐着轮椅自由环游,在碧草绿树中寻找一份自然野趣,成为她到美国后最为满意的开心事。
 
这个为她购房的孔少爷(又称孔路易),才学兼备,早在南京和台北时,不论宋子文或宋美龄有什么大的外交活动,总免不了在幕后帮忙助阵。当年宋美龄到美国国会演讲,其英语稿就经过孔令侃的润饰而更见典雅。到美国这几年,孔令侃为她改善居住条件而不惜花费许多购买这套大公寓。
 
至于那个聪颖的孔令仪(又称孔珍仪)小姐,不仅在当年蒋介石逝世时形影相随地陪伴哀伤的她,共度痛苦的时刻,而且后来台北建造圆山饭店如何设计方能体现民族风格这样的事,也征求她的意见。到美国居住后,每年一次又一次来看望和陪伴她,有时与她谈天说地,有时陪她到户外散步,十分亲近。正是外甥儿女们对她的孝顺和悉心照料,使她感到以往缺失的美好和谐给找了回来,安慰她那形单影只的心灵,化解了心中的种种郁结。
 
她发出叹息说,开启记忆,回顾尘缘,一些人叛变背节,只有外甥儿女忠贞不贰,给了她晚年人生一份厚礼,比亲生儿女还好。1999年她把原在长岛的住宅出卖,在美国华人社会成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有人以为是她钱不够用而转手,其实这是旁人误解,贤外甥孔令杰在美国得州有广大的产业,可足供数代人享用不尽,她自然也无需去考虑一个"钱"字。

 

自感生命严冬季节到来


    虽然台湾这个小朝廷已非当年,对她早不怎么看重,但尚健在的一批老臣出于以往皇恩浩荡和良久的关系,竭力说服台湾当局继续关心宋美龄侨居美国的生活。由台北荣民医院派出四名得力护士照料她的生活,每日轮流,做饭、洗衣、药疗、陪伴全部负责、同时派出一名中校为首的保安组,负责其寓所的警卫任务即使外出散步,也有警员紧跟在后,使宋美龄的日常生活起居无后顾之忧。

    即使如此,宋美龄近年还是流露出寂寞之感。原因是孔令仪、孔令侃、孔令伟、孔令杰四个外甥儿女中,除前一个外,其他三人都没有跨过新世纪,于近几年先后过早凋零。令看望和照料她的亲人大为减少。目前唯一尚存的外甥女孔令仪也因自己年纪大而精力所限,来看望她的次数不及过去多。过去常去看望她的一些美国故旧,不少也已"黄鹤东去",以往门庭若市的常客已不多见。就连妇女联合会理事长严倬云(辜振甫夫人),也因年纪大精力所限,会见她的次数也在减少。

    至于蒋家第三代的重要人物蒋孝勇和蒋孝武也先于祖母而过世多年。连庶出的章孝慈,也未能延寿,过早与她永别。还有一位庶出之孙章孝严,前几年在李登辉部下任要职,被她视为有些事做得过分,客观上充当李登辉的"打手",不把他放在亲近视线之内,由此宣告了蒋家三代人在台湾影响的日渐衰微。加之自己未生儿育女,使宋氏有一种失去依傍的彷徨,犹如冬天失群的鸟儿,有走向生命严冬季节的不安。

    陷入这样的处境,为了打发岁月的流淌,她作为脑子不怎么糊涂的高寿老人,每日散步、看报、读《圣经》消磨时光。凡是不刮风下雨,总在护士和保安人员的陪伴下,坐轮椅到寓所边的东河岸或中央公园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接受大自然的恩赐。有时甚至不让护士推车,自己双手用力缓缓向前推,借以锻炼衰老的体魄。

    如今中文对她而言已有些陌生,每日里戴老花眼镜看的是她爱看的《纽约时报》等几份当地英文报纸。看新闻报道不大想了解台湾的信息,因为台湾在变化中不合她的心愿。在她那遨游宇宙的广阔心胸中,台湾只占极小的地位。相反对美国、欧洲、加拿大、印度、开罗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倒有关心的兴趣。1月底,她就从报上看到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任的新闻,认为此人的相貌与其父十分相似。印度发生大地震死伤几万人,令她十分惊讶。宋氏是基督教徒,年事愈高对宗教的信仰愈笃,读英文《圣经》成为她每天必修的功课,有时还与身边人谈传福音的事。读英文《圣经》和谈基督观念,所耗时间远胜于看报纸和电视。似乎一日不读《圣经》就像是失缺什么东西那样不自在。难怪《世界日报》报道说,读《圣经》,祈祷为灵修,成了她不可缺少的生活。

 

看不惯台湾的世事变幻
 
宋氏作为基督教徒,说出话来颇含基督理念。她曾紧绷神经地对人说过:台湾世事变幻的日历已很厚很厚,翻得最多的是正义与邪恶、正直与虚伪那几页。她说那个李登辉,当年是在宋楚瑜向她说了一些好话后,才被同意推举到国民党代主席的位置。可是李在手中握有大权后,培植亲信,排斥异已,清除老蒋旧部力量,让人一年又一年惊魂,当年上台之初拜会她时那种毕恭毕敬的样子全然不见。以后又不断发表"两国论",公然主张分裂国家,把两岸关系推到中国人难以忍受的警戒线。她认为此人会唱政治戏,十分虚伪,不能相容。
 
同时她又想到,去年台湾选举形势吃紧时,国民党中评委的一些人请她出面挺连(支持连战当总统),信是由秦孝仪执笔起草,经她过目,想不到最终结果是民进党的陈水扁上台,又制造出一个台岛麻烦制造者,令她十分不安。不过她是很忠于国民党的,去年9月国民党进行党员重新登记时,交了两张照片和一万元新台币党费,亲笔签字支持绝不参加其他政党的党员规约,完成重新登记手续,成为国民党的终身党员。(香港《镜报》月刊9月)
 
(责任编辑:赵鸣飞)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