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地方政府大拆大建患“浮躁症” 形象工程反丢面子

 翁浩浩

2012年09月21日12:23    来源:《浙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浮躁,成为当下社会的流行词。浮躁的生活状态会让人变得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然而,有时候,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或官员,为了某些原因,也会脱离执政为民的宗旨,没有脚踏实地改善百姓生活,大做表面文章。一件件骇人听闻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当政府患上“浮躁症”时,会给百姓与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位于金华的建筑艺术公园,是一个曾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旅游文化景观,几个月之前却被媒体称为奢侈的“废园”。

这个公园总投资近3000万元,请了7个国家的21位世界顶尖建筑大师来设计,有建筑单体17座,造型独特,风格迥异,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捧。但建成5年来,公园利用率一直不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半抛荒”状态,建筑物破败,游人寥寥。

叹息:

三千万元惹争议

如今,这家公园已经再次进行整修,预计在10月底完工,除了修补原先破损的景观,还增加了路灯、休息椅、果壳箱等公用设施。

然而,几个月前走进这家号称艺术殿堂的公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场景:“问讯处”内部扶手锈迹斑斑,木头已无色泽;“禅空间”内走道地板破碎,结着一张大蜘蛛网……

这家公园是2003年立项,2004年8月开工,2007年基本完工,总投资近3000万元。园内建筑的设计者更是赫赫有名:中国2008年奥运主场馆“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麦隆,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森俊子,以及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等中外知名建筑设计艺术家。

项目上马伊始,这家公园被赋予了“旨在提高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的重任,同时也引来金华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热盼。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周边居民入住率不高、配套活动设施缺失等诸多原因,公园开园后利用率一直不高,人气惨淡。到了2009年,由于长期遭遇人为破坏,建筑体开始出现破损,这座高雅时尚的艺术公园慢慢地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一个极富艺术价值的精品公园,只可惜和它周边的城市开发进度及公共设施配套相比,显得过于超前了。”一位建筑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而这正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时,公园的衰败经由媒体的曝光,再次引发公众热议,也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建筑都在可修复范围之内,我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尝试开发实用功能,提高管护水平,使公园焕发生机。”当地相关负责人说。

“今后,我们会发挥好艺术公园的价值,为市民和游客服务,真正把好事办好。”金华市相关负责人这样承诺。

怪象:

形象工程丢面子

投入未见效,业内人常笑称这是“交学费”。不过,广州市政府交的一笔“学费”,实在是“触目惊心”。上月,有广州市民反映,两年前政府耗资4920万元在全市主干道的高架桥、立交桥涂装“黑漆”,现在严重掉漆。广州市建委承认,经过两年的试验发现,此种桥面材料不能满足广州实际要求,维护困难且成本较高,只能任由其自然脱落。

4920万元的失败“试验”真可谓是“大手笔”。事情要追溯到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市斥资4920万元对全市19座桥梁桥面进行改造,选用材料为超强水泥聚合物,因看起来像在路面上刷油漆,市民称之为“黑漆路”。

然而,从去年4月起,就有人反映部分“黑漆路”车过打滑、路面掉漆。当时,有关部门还信誓旦旦搞修补。但一年多过去,“掉漆”问题越发严重,该市建委无奈表示让其以“自然磨耗”的方式退出。如此表态,引来网友纷纷“吐槽”:政府想搞形象工程,未充分论证就贸然上马,时间和费用成本都太高了,纳税人的辛苦钱不应该浪费。

(责任编辑:王昕)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