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根治中国城市“内涝”  排水系统一线人才是否缺乏?

2012年10月17日08:5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编者按:

7月21日,一场61年未遇的大暴雨让北京城遭遇严重内涝。其实,北京并非个案,在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赶不上城市化的扩张速度。但,这也仅是一个表象原因。

尽管雨季已去,但大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引发我们反思。为探讨中国“下水道”存在的问题,人民网采访组特别策划了“十问下水道”系列深度报道,以北京“7·21”暴雨为切入点,多路记者分别走访北京、广州、海口、赣州、合肥、青岛等十余城市,剖析全国城市内涝现象及智慧做法,将“下水道”问题作为当今一种多发的城市病,为其把脉,寻其成因,并以期探寻解决之道。

降雨导致城市内涝或洪灾,突出了城市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给排水方面的人才是否缺乏?他们能否在我国城市排水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校给排水专业设置相对稳定  毕业生供不应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最早设置给排水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在本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哈工大给排水专业的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哈工大目前给排水专业设2个本科班,每个班大约30人左右,毕业生除了考研升学以外,直接就业的主要从事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去向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领域,非常广泛。“每年报考的考生都有所增加,社会上认同度提高,招生形势向好,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分数相对较高。”该负责人说,社会上对给排水人才的需求是持续稳定的,可以说“学生供不应求”。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左剑恶告诉人民网记者,清华大学的给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本科合并以环境工程来共同招生,共设3个班招90人,本科生设两套培养方案,有4门核心课的设置不同,毕业时根据所学课程选择所拿学位,每年大约有1/3的学生选择给排水专业的学位。从就业上来看,本科生大约只有不到10个人会选择毕业后马上工作,二三十人会选择出国深造,其他五六十人选择在国内读书后再就业。“清华的就业形势非常好,硕士博士毕业后供不应求,对于本科生来说,找工作不成问题。”左剑恶说。

国家重点高校给排水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二本高校给排水专业就业形势也生源充足。广州工业大学是一所二本高校,该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刘伟告诉记者,广州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现在每年招3个班,大约150人左右,“今年的招生,给排水专业的二本基本上接近一本的分数线,低十来分左右,这在二本中是相当高的一个分数,生源非常好。”就业方面,“现在基本上招生就业之间是一个稳定匹配状态。”

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朝升告诉记者,“近些年给排水专业在我国应用型专业里面,就业情况一直不错。”广东大学本身也有给排水专业,从来没担心过该专业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设置给排水专业的高校共有157所,近几年来数字有所上升,因为国家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增多。

华南理工大学就是近年来设置给排水专业的高校之一,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耀华告诉记者,该校给排水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生35人左右,与早些年相比,“报考人数有所增加,社会上对此专业的需求大,该专业学生就业选择机会较多,工资待遇也较高。”

麦可思就业年度报告显示,近年全国对给排水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给排水专业近3年就业率始终处于前50名,分别位列全国各专业排名的6、4、29名这个数据交代的不够细。

江西省赣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所所长周桂明,已在一线工作十多年

待遇偏低  排水一线缺乏优秀技术人员

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学生毕业后是否到排水一线工作,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缺乏?

记者采访了解到,因为给排水专业就业形势良好,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一线的人相对较少。清华大学给排水专业多数就业于市政设计院、环境工程公司、环保部门以及一些房地产公司。广州大学的毕业生总体来说,去事业单位的相对多一点,还有一些环保部门、城市的自来水、污水处理公司工作。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去国家机关、设计院、科研院所、企业等。

“目前一线缺乏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很多人不愿意到一线工作。”江西省赣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所的一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大的原因是地方一线工作待遇较低。

除了排水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线工人也比较缺乏。江西省赣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所的一线工作人员认为,之所以缺乏一线工人,是因为一线的工作被认为是“掏下水道”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学伟告诉记者,排水一线需要的是能够为“下水道”做奉献的人。“他们有时候抢险累了,就打地铺休息,某种程度上说,城市救灾的时候,一线的工作人员是一支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待遇留人留住的是最低层次的人,其实人更多的还是社会认可与尊重。这绝对不是一个盈利的行业。”

(责任编辑: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