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海外中文教师:多样需求催生多种教学形式

2012年10月29日09:01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全球逾4000万学汉语的群体,其学习动机各不相同,起点高低不一,兴趣千差万别,需求多种多样。要应对于此,关键在于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避免教条,不能照搬国内的经验或他人的经验。美国亚特兰大现代中文学校的丛勉尔老师,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把相声、三句半、表演唱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使这些生活在海外的华裔孩子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效果良好。而美国波特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刘美如、高琦二位老师则善于研究美国学生的喜好,不拘一格地把身边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事情带进课堂,使这些中文零起点的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进步,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

这两个事例有力地说明,老师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是何等重要。《论语》有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做出色,做完善,先要把工具准备好,作好充分准备。海外执教的老师要想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也得先充实自己,训练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挖掘自己的多方面才华。编个中国结、写写毛笔字、说段数来宝、唱几句京剧……看似雕虫小技,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据了解,国家汉办在每年选拔外派的汉语教师时,除汉语教学专业知识和经验外,还注重考察报考者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才艺水平。选拔出的汉语教师在进行集中培训时,中华才艺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外派汉语教师有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海外中文学校的老师则是另一种情况。海外华人中藏龙卧虎,中文学校的老师可以利用朋友、学生家长等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学习掌握教学中会用到的一些才艺。不求精,但求会。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多学些本事,开展起教学来就会从容一些。

(责任编辑: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