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山西男子大馬農村培植鳳尾菇 多年摸索生意扭虧 

2012年07月09日15: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道,以養豬業聞名的馬來西亞威北平安村無人不曉,但培植鳳尾菇這個行業卻是鮮為人知,一名來自中國的業者已在3年前開始在該村培植鳳尾菇,生意漸入軌道,平安村可謂處處商機。 

來自中國山西的紀雲是於3年前開始在威北平安村培植鳳尾菇,接手前業者的生意。基於當時技術掌握不好,加上大馬氣候影響,以致早幾年在其他地區的經營都面臨虧損,今年生意可說上了軌道,惟技術及設備有待改進。

紀雲是在2005年與來自檳城的太太舉家來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因為太太的朋友是從事該行,因此他也嘗試朝向培植菌類發展,前后已在北海及西嶺經營了4年,惟最終產量不好結束營業,后來就在平安村接手前業者的鳳尾菇培植場,向地主租地繼續經營。紀雲坦言,在中國培植鳳尾菇很普遍,但是在檳州成功培植持續經營的卻不多,其中設備不先進是其中一個因素,至於技術則需要再深入研究及探討。

紀雲接受訪問時披露,培植鳳尾菇是一門很有前景,但也是技術性很強的行業。他認為往往書本上的一個理論,在實踐上卻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搞明白。他指出,其實培植鳳尾菇成本不高,但因為在培植過程時菌包內有養分容易被雜菌感染,因此容易損壞產量低,虧本數目可達幾十萬令吉。不過,一旦菇類生長出來后,就不容易受感染,可以順利成長。“每批的菌包上架,因氣候因素,有一半會損壞,而且完全不能使用農藥,因此技術掌握非常重要。”此外,濕度、溫度、空氣、酸鹼性掌握都非常重要,這些因素都是影響產量的關鍵,經過多年的經營經驗,多少也掌握了技巧,才慢慢轉虧為盈。

他表示,因為資金及技術掌握問題而不敢貿貿然擴大投資,保持原狀讓自己以幾年的時間來觀察。雖然曾向政府申請農業貸款,但是至今無下文,所以唯有靠自己慢慢經營,待掌握了技術再投資。

紀雲指出,在平安村的培植場有超過10萬個菌包,每天都有大約100公斤的收成﹔惟有時產量受影響,一天的收成也隻有約30公斤。他說,這些鳳尾菇都是供應本地市場,賣給批發商的價錢是每公斤7令吉。“其實玉米、大麥、小麥、米都可作為培養基制成菌種,加上木屑的碳源,就提供了一個菌類生長的溫床。至於母種一開始是從泰國購買,后來就自行栽培菌種。”他指出,每個袋子的鳳尾菇可以重復出菇5次,每生長一次收成后,再清理蓋子扎口,一周后打開蓋子,菇類又會長出來了。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