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五百億斤糧食耗損太可惜

何勇海 

2012年07月11日09:13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張天佐日前透露,“由於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后,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驚人,糧食損失率超過8%,蔬菜損失率則是超過20%,每年僅糧食損失量就高達500億斤。”據專家推算,中國每年農產品損失折合經濟損失超3000億元,相當於1億多畝耕地的投入產出。為此,今年中央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扶持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建設儲藏、保鮮和干制設施,以減少產后損失。

那麼,年損失500億斤糧食又是個什麼概念呢?據報道,有著“中華大糧倉”之稱的黑龍江墾區,去年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突破”,總產達407.4億斤,可為全國1.2億人提供一年口糧。年損失500億斤糧食,意味著每年約有一個多黑龍江墾區的糧食產量、1.47億人的口糧消耗於無形,損失可謂觸目驚心。足以引起警醒的另一個數據是:發達國家的糧食損失率一般在3%以下,發展中國家一般在5%左右,而我國糧食產后損失平均卻在8%左右。

如此高的糧食損失量和損失率,恐怕不僅僅是農戶和專業合作社的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后而儲藏不當所致。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中央儲備、地方儲備和農戶自儲三級糧食儲備制度。有專家因此分析,導致我國糧食損失嚴重的因素有三:一是農戶自儲損失﹔二是地方儲備倉房年久失修造成損失﹔三是糧食運輸過程的損失浪費較高。因此,要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恐怕得多管齊下。

而要多管齊下,首先應將糧食安全問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俗話說,“政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天下糧倉”是否豐盈,影響著“國人廚房”是否豐盛。糧食充足,國家才能提升防災抗災能力,百姓才會安居樂業,社會才會穩定太平。雖然截至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八連增”,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我國糧食進口也開始大幅增長,口糧安全暗藏危機。這一方面是因為,糧食加工業等行業對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我國糧食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減少損耗就是增產增供,相當於開發“無形糧田”。而要真正減損,僅靠中央用來扶持農戶和專業合作社的5億元專項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真正的糧食損失大戶,恐怕是糧食系統某些負責地方儲備和糧食運輸的單位和人員,他們責任意識淡薄,對糧食產后損失不重視,或豢養了“碩鼠”……對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針對糧食保管、儲運的評估和問責機制,徹底查一查每年損失的500億斤糧食中,究竟有多少損失是因為失職、瀆職甚至腐敗造成的。

據報道,我國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200萬畝的速度減少,快速向18億畝“紅線”逼近,加之未來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還有可能提高,潛伏的糧食危機不容忽視。為保障口糧安全,在加大投入,改善糧食儲藏、保鮮和干制設施的同時,嚴懲在糧食損失問題上的失職和腐敗行為,也是必不可少的。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7月11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