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如何建設中國的海洋城市和開發南海資源

——海外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2012年07月16日14:47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海外網訊    近期,中國南海風起雲涌。從過去10多年南海油氣資源開發情況來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在南海爭議海區已進行了大規模開採,他們的油氣鑽井已超過1000多口。雖然中國在南海油氣資源開發上落在后面,但我們仍有后發制人的機會和手段。中國旅美科協工程學會陳立強會長和黃燦光總工程師等愛國華人,與國內相關專家和企業家緊密合作,提出了盡快應用世界領先的“局部浮力海洋平台”技術,以及其它各祌成熟技術建設中國的海洋城市綜合體,以確保南海的領土安全和油氣等資源開發。
 
我國南海面積有300多萬平方公裡,在南沙、中沙和西沙群島上立足的最大困難是當地風急浪高,島礁面積小,缺少必要的生存和生產條件。以國際著名的奧雅納(ARUP)工程公司亞洲區原橋梁總工程師黃燦光博士為首席發明人,陳立強高級工程師為共同發明人的《海上風電和海洋建筑物局部浮力海洋平台和浮式平台專利組合》,可廣泛適用於海洋建筑、海上風電、海洋農場、人工碼頭、海洋人工島機場,而且建設成本低廉、擁有可靠的電力供應、淡水供應、蔬菜供應和立體交通網絡的人工島和海洋平台,成為建設海洋城市綜合體和開發海洋能源及資源可靠的平台基礎設施。相對於填海造碼頭或填海造人工島,這種海洋平台基礎工程造價節省約20%至30%或更多,工期可縮短一半以上。
 
當前,我們一方面需要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據理力爭,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採用各種先進技術,形成自主的開發能力。在吸收和借鑒國際著名城市綜合開發成功案例的基礎上,以黃燦光和陳立強為核心的專家團隊提出在近海、淺海、海島,或離沿海城市海岸200米至1公裡的距離、水深6米至18米左右的海域,採用海洋建筑物平台,以通道作為陸海交通體系、集合海洋城市園林設計、海洋能源、海洋農業等高科技,將生活與生產、商業與文化娛樂、旅游等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研發和知識服務等集合為一體,打造出新的城市和地標。
 
有專家指出,影響世界發展的10大科技發明中,未來的海洋移民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海外專家學者提出的“局部浮力海洋平台技術”則具有世界領先的水平。“卡特裡娜”颶風2005年8月29日襲擊美國南部后,新奧爾良市的重建工作之所以推遲至今,就是因為來自全球的建筑師仍在為其重建出謀劃策。在他們的方案中,名為“諾亞方舟”的建筑設計最受青睞。由於新奧爾良是一座地勢低於海平面的城市,容易受到海水的侵襲,因此,新的2.8平方公裡的“浮城”地基可以浮動,居民生活在這個超級生態系統中,足不出城,便可在其中度過一生。建議的中國海洋城市帶有3000多公裡長,約0.5萬平方公裡海域上的80多個海洋城市,可容納大量的內陸人口,其海洋產業鏈和知識服務業,將會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新的重大推動作用。
 
另外,改革開放之初,伴隨著外資加工產業的逐步形成,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成為國外企業的海外“飛地”,開始了我國發展“飛地經濟”的實踐。近年來“飛地經濟”新模式由沿海經濟特區逐步推向其它城市,先后在國內福州、成都、廣東、重慶、海口等一些地方得到了初步發展,並取得了較好成效。專家認為,海南省新設立的三沙市也可以借發展“飛地經濟”,實現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布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節約土地使用,達到統籌發展的目的。
 
2012年2月,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主辦了對該海洋平台專利組合的專家評審會。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錠明,中國工程院院士、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汪順亭,龍源電力集團總工程師楊校生,國家海洋局海島司呂彩霞司長等十多位專家在北京聽取了專利發明人的匯報后,一致認為該海洋平台專利組合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擁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鄒德浩)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