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南京試點iPad書包 家長擔憂專家質疑

2012年09月21日09:5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一部新版iPad,最多再加上一支筆和一個本子,就是要帶的全部學具了。新學期開學,南京金陵中學中美班的30名高三學生告別了沉重的書包。班上老師表示,學生書費隻有過去的十分之一。記者了解到,南京21所中小學的“電子書包”已在悄然推進中。

但是,選用這樣的電子書包,真的就能減負嗎?或者說,學生負擔重,難道是書包造成的嗎?教育局、家長、專家都有話要說。

昨天,時報記者聯系了南京市教育局。

●新聞背景:南京一公辦初中成立“蘋果班”

金中中美班,以前用的是美國原版教材,每本都非常厚,有些學生隻能學一點撕一點,把學過的撕下來復習,還有的會忘帶書。一學年下來,每個學生的教材費至少兩三千元人民幣。如今用iPad,可以下載中美班所有正版教材的電子版,一本書10美元左右。開學以來,學生們在下載電子版教材上,每個人隻花了不到200元人民幣。而且,老師的講義原本就是電子版的,也可以放在iPad裡,這樣就不需要再打印紙質的講義了。

南京弘光中學是一所公辦初中,校方已在初一年級一個班的5個科目進行了iPad入課堂的培訓,現在學生們已能熟練使用。

據悉,南京市有21所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中小學,計劃進行“電子書包”試點,但目前尚未全面進行。“聽說招標已經完成了,可能是‘上網本’,也可能是平板電腦。”有關人士透露,這些設備到位后,南京市的相關教育部門將在內容配置上給予跟進支持。

弘光中學的iPad的費用則由學校承擔,同樣不用學生掏錢。這所學校同時也是南京推進“電子書包”試點的學校之一。

南京市電化教育館有3所學校配備的硬件終端是iPad

昨天,記者聯系了南京市教育局。

該局信息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打造智慧化和數字化校園是南京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而iPad只是其中的教學載體。

之后,對此事更為熟悉的南京市電化教育館陳館長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網上“電子書包進校園”的說法並不准確,“這其實是南京教育局今年年初定下的‘網絡與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實驗項目’。這個項目的涵蓋面更廣,旨在推動教育向數字化方向發展。”

同時陳館長告訴記者,在該項目的硬件招標中,並未局限於iPad系列,另外還有安卓系統和微軟系統的平板電腦。“目前,作為南京第一批試點的21所中小學中,隻有3所學校配備的硬件終端是iPad。”

比起教學終端是什麼,似乎人們更關心這些由誰買單。陳館長告訴記者,第一批試點學校的硬件終端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不僅如此,無線網絡環境的配備也由政府承擔。

但是面對將來的第二批、第三批試點,乃至全市普及,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陳館長告訴我們,目前一個學校隻有一個班級試點,將來推廣,終端可以通過採購解決,但是無線網絡是否能夠承載負荷,還有待觀察。

學生家長:會不會視力變差,會不會養成網絡依賴症

昨天,南京弘光中學開了一堂利用iPad數字化教學的公開課。該校的辦公室何老師告訴記者,學生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家長反應良好。

這得到了南京市電化教育館陳館長的認同,“我在弘光的公開課上欣喜地看到,學生們都能熟練使用iPad,家長也都非常支持。”陳館長認為這些得益於學校對學生家長的前期工作到位和學生自願報名組班。

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是,還有更多的家長在翹首旁觀,不敢輕易入局。

利用iPad教學?聽到這裡,南京一些家長用“不可能”和“不會吧”回應記者,流露出了他們內心的些許擔憂。

“視力會不會變差?”

“孩子會不會養成網絡依賴症?”

“平板電腦對電和網絡的依賴,會不會耽誤孩子學習?"

而陳館長認為,“堵”終究不是辦法。“我們希望因勢利導,讓學生真正地改變學習方式,在其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專家學者:教育的當務之急不是形式和技術的創新

老師將每天的作業公布在學校網站、博客或是班級QQ群內,這在一些發達地區,已經不是什麼“創新”,而將iPad引入中小學課堂,這潮流顯然跟得很緊。然而,一個值得所有中小學教育者思考的問題是,採取“電子化”教學、作業,就“現代”了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提出,任何現代技術,都是服務於教育教學的工具。“過分強調工具的重要性,而不改變教育理念、教育評價體系,創新初衷就可能變調。”

同時,熊丙奇提出,國內學校的電子作業、電子教材、電子課堂,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和家長“被電子化”。“一些貧困家庭未必能有電腦、有上網條件,更不用說iPad了。對學生提出的‘電子化’要求,極有可能成為學生家庭新的負擔。”

熊丙奇認為,我國的各類學校有無現代教育技術,並不是眼下最關鍵的。“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太陳舊,這些不改變,引進新技術,只是形式上的現代化,除了增加學生的負擔、做一些表面文章之外,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效果並不大。”

著名學者傅國涌也認為,教學硬件終端的提升,只是教育形式和教育技術上的改變,對教育本質性的東西並沒有改變。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