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媒體稱我國大學生體質不斷下降:近視率接近90%

張建新 王思北

2012年09月21日10:53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肺活量下降了近10%﹔中長跑成績下降10%多,立定跳遠成績下降1到3厘米﹔學生或者過重或者過瘦,近視率接近90%……

一面是大學生健兒們在賽場上青春飛揚,賽事紀錄連連告破,一面卻是最新報告大學生體質持續下降不斷。正在天津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再次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我國大學生體質上來。

報告警示:青少年學生體質狀況“形勢嚴峻”

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上,高校體育科研人員的調研結果令人憂慮:中小學生爆發力、柔韌性、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連續20多年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卻持續下降,雖然趨勢有所減緩。

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與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學生或者過重或者過瘦,近視率接近90%。

“以這樣的身體素質,如何建設人才強國?”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連續用了兩個“形勢嚴峻”來表達他的擔憂。

我國某一著名高校今年新生參加軍訓,在第一周的軍訓中,每天都有一片片的學生暈倒,第二周情況好轉,但每天仍有學生暈倒。

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廖曉淇表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整體落后於日本的同齡學生,大部分指標落后於韓國的同齡學生。

高校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王登峰指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全面成長是可以分階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學之前,可以先不要體育鍛煉,等上了大學之后再去補。其實,等孩子上了大學之后再去補體育鍛煉,可能已經來不及了,而且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很多孩子上了大學之后,也不可能去補體育鍛煉。

南開大學楊向東教授說,高考的壓力往往讓學生無暇顧及體育運動,進入大學后,一直緊繃的神經突然得到放鬆,很多學生的作息生活變得毫無規律,常常是凌晨睡覺中午才起床,並且網絡幾乎成為了課余生活的全部,很容易造成身體素質下降。事實上,除了學生本身疏於鍛煉以外,一些學校對於體育教育的忽視也間接導致了問題的形成。

目前,高校體育工作仍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態。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認為,體育並沒有被擺在與德育、智育同等的位置上。究其原因,在於沒有端正教育的目標,在一些高校裡,體育已經退化為每周一節的課程。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校的體育課程存在“一刀切”的問題,過於注重測試結果,沒有充分重視體育鍛煉的過程﹔在課程教學上往往以競技性項目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

此外,廖曉淇還指出,一些高校由於太過重視競技體育的成績,不重視“群眾體育”,除“必修課”之外,體育運動達不到全覆蓋。

體育場地不足、保障不得力是阻礙體育活動正常開展的又一“軟肋”。王登峰說,想象一下,如果按照國家“陽光體育”的要求,每個大學生每天都出來運動一小時,以現在高校擁有的場館面積,哪能滿足?

“要端正體育教育目標,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豐富教學形式,啟迪學生自覺,指導和支持學生自主體育,實現體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體質下降問題。”龔克認為。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