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港澳

香港“新移民”溫小利:十一年尋找身份之路

作者:陳典

2012年11月07日09:5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摘要:對於香港土著及老移民而言,尚未在香港居住滿七年的內地人,被稱為“新移民”。溫小利就是其中一員。新移民的生活如何?在新環境中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彷徨與掙扎?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溫小利的故事。
接女兒放學是溫小利每天最開心的事。(陳典 攝)
接女兒放學是溫小利每天最開心的事。(陳典 攝)
對於香港土著及老移民而言,尚未在香港居住滿七年的內地人,被稱為“新移民”。溫小利就是其中一員。新移民的生活如何?在新環境中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彷徨與掙扎?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溫小利的故事。
 
四川姑娘在廣州,意外收獲香港情緣
 
多年以后,站在鴨寮街,溫小利總會想起丈夫帶她第一次抵達深水?的那個下午。當年的鴨寮街和今天一樣熱鬧擁擠,舊攤滿地,叫賣聲盈耳。她緊緊跟著丈夫,拖著行李,一步步在人群中穿過,抬頭望天,隻看到舊樓間的一抹藍。今天,溫小利穿梭在深水?的大街小巷,如數家珍,黃金市場以賣電腦產品出名,買菜要到北河街街市,西九龍美食店雲集。操著一口略帶川味的粵語,迎面而來三三兩兩的熟人,她終於不再想逃離香港。這段路,溫小利足足走了十一年。
上世紀90年代初,溫小利從四川老家來到廣州打工,廠裡的人來自不同省份,有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覺。當時的廣州已到處是香港流行文化。“每天一下班,我們就以最快的速度沖到旁邊的錄像帶出租店,老板跟我們關系很好,一有新到錄像帶就放給我門看。”當時,香港流行歌曲也開始普及,溫小利攢錢買了幾張鄧麗君的卡式錄音帶,在廠裡的年輕人中流傳甚廣。但是,她從來沒想過要成為香港人。對她來說,香港只是一個遙遠的沒有任何關系的世界。
隨著香港回歸的步伐臨近,大量香港人去珠三角尋找商機,羅達強便是其中一員。1997年夏天,溫小利認識了羅達強,是她認識的第一個香港人。問起對丈夫的第一印象,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哎呀都忘了,感覺香港人很有禮貌,為人誠懇,還有講的普通話聽不太懂。”溫小利的淳朴善良打動了羅達強,兩人很快確立戀愛關系。這時的香港不再遙不可及,只是隔了一座羅湖橋的繁華大都市,那裡將有未來的家。
 
四川味的粵語常常招來異樣眼光
 
2001年,溫小利和羅達強在香港成婚,參加婚禮的隻有男方的親人朋友,她的家人仍遠在四川。那是她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溫小利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香港的旅游景點玩了個遍,那時還沒有迪斯尼。車多人多,樓房蓋得跟蜂巢一樣,空氣不太好,但是公共環境衛生好,路邊每個洗手間都打掃得很干淨。”他們住在北河街附近一個五十年樓齡的唐樓,這是羅達強父母留給他們的新房,房子有六十多平方米,呈長條形。住久了,溫小利便感受到深水?的貧窮,有的新移民一家三四口擠在十多平方米的小間板房內可謂司空見慣,四五口人擠在七八平方米的房內亦不乏其人。
當時香港政策規定,內地居民與香港居民結婚后,需滿5年探親簽証才能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証,再過7年,才能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証。因此,2001年開始,溫小利就利用每次三個月的探親簽証往返廣州香港兩地。溫小利每次來香港都極不情願。她說:“我戶口還在四川老家,讓家裡幫我辦好探親簽証再寄到廣州,我總是想著辦慢點。常常周一就拿到簽証,我總是拖到周五周六才去香港。”
新移民最難適應的,也許並非居住環境惡劣,而是生活世界的突然轉變。結婚后,羅達強再也不講普通話了,逼著她快速學習粵語,看本港台電視劇、用粵語讀報紙,各種方法訓練下來,溫小利終於會講粵語了。但是,溫小利一口四川味的粵語常常招來本地人的異樣眼光,“買東西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口音,如果售貨員聽兩三次也不明白你在說什麼,她很可能就會不做你的生意,那些阿婆阿姐有時候還學我說廣東話。”在這裡人生地不熟,又沒朋友,溫小利一個人的時候喜歡在長沙灣道、福榮街閑逛,她天天盼著簽証到期回廣州的那天。
 
新移民的困惑與期待
 
五年探親簽証終於到期,2006年溫小利回到四川辦理赴港手續,當地派出所剪掉她的港澳通行証,發給她一張單程証去香港,當她通過羅湖海關的那一刻,她意識到內地將是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真正接受香港是從女兒上幼稚園開始的。溫小利作為全職媽媽,每天都要接送女兒上學放學,一接一送,溫小利認識了很多跟她一樣從內地嫁過來的女人,大家一開口就發覺人人鄉音不同。她們大多教育程度偏低,沒有工作,相似的命運讓她們很快打成一片。溫小利的生活豐富起來,她們相約一起逛街,周末幾家人去大浦燒烤,逢年過節吃頓團圓飯。但他們仍然生活在一個隔離的世界,溫小利至今沒有一個香港本地的朋友。
經朋友介紹,溫小利參加了香港政府為新移民舉辦的培訓班,為期十天,每天還有150港幣補助。后來,她也去做了幾天餐廳服務員,由於英文水平太低,做事不熟練,自己主動辭職,一直到現在她還是全職太太。羅達強每周回內地一次見客人,他的工資供養一家三口。丈夫和女兒每天教溫小利學英語,她想過一段時間再出去工作。“有的朋友來到香港就拼命生孩子,拿三四個孩子來換綜援(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不做事,有幾個孩子就拿幾個孩子的錢。”溫小利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和無可奈何,她想要自食其力。
明年溫小利就可以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証了,十二年尋找身份之路何其漫長,我們祝福像溫小利一樣的新移民們有更好的生活,能夠更快地融入香港社會。
(責任編輯:劉凌)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衛星拍攝美國桑迪衛星拍攝美國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