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海外看中國

英媒:中國經濟的崛起伴隨代價

2012年11月12日11:02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字號:
摘要:與歐洲和美國的工業革命一樣,中國的巨大變遷也是有代價的。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11日文章 2002年春天,我作為一名記者來到中國工作。幾個月后,中共召開十六大,完成領導人換屆。當時,老式的國有企業制度和鐵飯碗已被廢除,變化無處不在。

各種事實証明,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全球事務,財富也在不斷擴大。奢侈品商場和汽車經銷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北京、上海以及杭州等一些規模稍小的城市。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並且仍在擴大。

2003年暴發的“非典”讓已經增長的汽車需求更為迫切。人們擔心乘坐公交車會感染病毒,因此收入較高的人開始大舉買車。每天新上路的汽車數以千計,同時越來越昂貴的車型取代常見的大眾和雪鐵龍。保時捷等豪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北京街頭。5年前我還對此感到驚訝,現在卻已屢見不鮮。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都便捷多了。不僅餐飲業蓬勃發展,購買進口食品也方便了。在北京,漫長的冬天也能吃到新鮮蔬菜,人們不用再儲存大白菜過冬。我剛到中國的時候,咖啡還很少見,現在中國約有570家星巴克。

與歐洲和美國的工業革命一樣,中國的巨大變遷也是有代價的。中國數以百萬計的成年人離開家鄉,前往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工廠務工,“留守兒童”多達2500萬。經濟收益背后的代價除了家庭破碎,還有健康惡化。我在寧波一些工廠參觀時,一名經理告訴我,他們工廠的工人隻能在生產線上干兩年,因為生產使用的噴霧涂料會讓工人患上肺部疾病。

毫無疑問,中國過去十年最大的視覺變化是隨著2008年奧運會到來的,眾多的體育場館和建筑杰作拔地而起。奧運會后接踵而至的是全球經濟危機,然而經濟危機恰恰讓中國的地位得到強化。在充足的外匯儲備保障下,中國人的聲音更加洪亮。

這種新姿態甚至體現在最普通的社交場合中。不久前,我的一個中國朋友在家設宴,席間開玩笑說需要多認識些大款朋友,而屋子裡的外國面孔不是記者、作家就是教師、藝術家。他笑道:“都是些窮人!” 然而在過去,中國人有幾個外國朋友是件特有面子的事。(作者凱瑟琳·麥克勞克林,田穎譯)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意大利水城鬧水災意大利水城鬧水災
  • 環球媒體聚焦中國環球媒體聚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