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微博帶來的為何不是交流而是撕裂

2012年07月10日10: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一場斯文掃盡的微博約架,微博上雞飛狗跳。約架雙方都自恃站在正義一邊,有以法律的捍衛者和暴力的受害者自居,有以“為民除害”的英雄自居。其實,這場約架與自由、民主、法治之類毫無關系,沒有勝利者,正義是最大的受害者﹔沒有誰站在正義一邊,一個巴掌拍不響。毫不客氣地說,這純粹是一場丑陋的鬧劇。
 
這場丑陋的鬧劇,將微博上的沖突和暴力轉移到了現實生活中。更准確地說,這是一直以來彌漫於微博上的暴戾之氣的必然產物。話語暴力發展了一定階段,就是赤裸裸的拳頭暴力。近來集中發生的微博約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長期以來微博中所蓄積的矛盾、情緒和暴力的激化和爆發。
 
面對這場約架,不得不反思的問題是,為什麼曾被歌頌為一個各階層交流平台的微博,帶來的不是溝通、交流和理解,而是沖突、仇恨和撕裂?為什麼這個溝通的新媒體平台,沒有凝聚社會的共識,反而擴大了分歧?
 
身在微博之中,會強烈地感受到這個新興的輿論場中所彌漫的撕裂氛圍。沒有多少理性的交流和探討,更多是情緒化的抱怨﹔沒有幾個願意去傾聽別人的聲音,都想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沒有多少用邏輯和事實去說服對方的耐心和善意,大行其道的是詭辯、修辭、表演和對大眾情緒的消費與迎合﹔沒有超過兩三個回合的探討,泛濫的是立場和觀點不一時污語相向的烏煙瘴氣。
 
這樣彌漫著暴力的輿論場中,必然會孕育出約架。隻兩個人,架其實都約不起來,更打不起來。它需要嗜血的起哄者,狂躁的圍觀者,撕裂的社會情緒,勢不兩立的氛圍——這些,微博中都有了。
 
為什麼微博帶來的不是交流,而是撕裂呢?問題首先在於現實社會的階層撕裂,微博不過是現實問題的放大器。這一次的約架,准確地說,其實是現實中的戾氣和沖突經由微博發酵后,又體現於現實中。貧富差距、立場迥異、階層差別、身份不同經由微博輿論場的撕裂后,激化為不可調和的斗毆。約架雙方都有一種鮮明的派別、階層和立場意識,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在打架,而是為了各自所代表的派別和群體。
 
雖然起於微博,但深層次地看,這種約架與社會中的其他沖突並沒有不同,而是一種矛盾激化的縮影。
 
本來,微博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可一般人隻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人、跟自己立場一樣的人、同自己一類的人去關注,隻會選擇關注那些符合自己偏見的觀點、契合自己想象的信息和迎合自己想象的新聞,這必然會導致立場上的自我強化和圈子的自我封閉。這種強化和封閉下,會產生一種“我就掌握著真理”的致命自負。其實,事實並非自己所想象,真理也並沒有在握,那些不同的聲音和真正的事實,都被自己選擇性屏蔽了。
 
很多人在微博上發言,都自命掌握真理代表正義,卻從來沒想過真理可能掌握在別人手中。當站在多數那一邊時,考驗著一個人的寬容﹔當站少數那一邊時,考驗著一個人的勇氣。可這些品質在微博上都是稀缺品,隻有霸道充斥其間。當霸道遭遇霸道,必然就是一場混亂的群毆。撕裂便由此而來。(曹林)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