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非熱絡 緣分在哪

賀文萍 

2012年07月17日09:46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非友好合作又添一件盛事:本月19日至20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北京舉行。

眾所周知,中國與非洲雖相距萬裡,但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后,支持非洲人民維護民族獨立的斗爭,增進中非友誼是我國一項長期基本國策。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援非人員奔赴非洲大陸,同非洲人民攜手並肩、患難與共,其中數百名中國援非人員長眠在非洲的土地上。

近十多年來,中非關系向廣度和深度快速拓展,已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安全、人文旅游等各方面內容。此種背景下,一些感到中國人動了自己非洲“奶酪”的西方政客、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開始炮制和兜售所謂“中國威脅論”和“中國掠奪非洲資源論”。

其實,隻要到非洲各國去走走看看,親身感受一下非洲近十年來的變化,聽聽非洲人民的心聲,就不難發現“中國發展的機遇論”才是非洲各界看待中非關系的視角和主流看法。

非洲各界有識之士認為,雖然中國也到非洲開採自然資源,但與西方半個多世紀以來掠奪式攫取的做法不同,中國還向非洲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大量投資。歐美經濟不景氣的現狀雄辯地說明,非洲不能再把歐美模式看成解決問題的藥方。相反,非洲必須牢牢抓住中國的臂膀,當中國往前奔跑,非洲也能隨之前進。中國參與非洲事務是非洲發展的最新機遇,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歷史機遇,非洲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再錯過。中國在21世紀是非洲的發展伙伴,將能夠幫助非洲釋放其發展的無窮潛力。

長期關注中非關系的非洲學者還注意到,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非洲經濟所出現的企穩向好的發展趨勢,與中國近十多年深度參與非洲經濟發展有正相關關系。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經濟深陷債務危機的情況下,非洲經濟在最近十多年裡卻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取得了年均經濟增速接近6%、通貨膨脹得到抑制、財政狀況逐年改善的好成績。

對於非洲經濟取得的可喜進步,就連10年前發表過非洲悲觀論文章的英國《經濟學家》周刊,也在2011年12月發表題為《非洲崛起》的封面文章。文章認為在過去10年裡,世界上發展最快的10個國家中,有6個是非洲國家。在過去10年中的8年裡,非洲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亞,其中包括日本。而非洲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中國等新興國家近十多年來對非洲的大量投資以及對非貿易的大幅增加。

幫助非洲擺脫貧困和實現發展,是中非傳統友誼在全球化時代仍能保持常青的重要立足點。非洲大陸資源豐富、市場廣闊,需要借助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積累的發展資金、技術和經驗。中非之間在資源、市場和資金、技術與經驗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借鑒與合作就是凝聚雙方互利共贏伙伴關系的“緣分”所在。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