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武漢欲投資億元建地下垃圾站 環境影響引市民關注

彭嵐 葉火生

2012年09月20日19:33    來源:荊楚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近日,貼在菱角湖公園門口的一張《菱角湖垃圾轉運站報告表環評簡本公示》讓周邊市民“炸開了鍋”——公園內要建垃圾站?那不是毀了這麼好的環境?昨日,武漢市城管局及相關設計、環評部門,分別對此作出說明。

【原因】當街轉運垃圾不環保

建設菱角湖垃圾轉運站的原因,源於垃圾產量和運輸的壓力。武漢市城管局建設處負責人說,目前江漢區每天的生活垃圾約800余噸,現有的單洞路、姑嫂樹路兩座環保中轉站,每天隻能轉運400噸垃圾,而消納該區生活垃圾的漢口北垃圾廠,與菱角湖服務區域運距超過20公裡,后裝式垃圾壓縮車車型偏小,還存在污水滴漏等問題,因此不適應環保的運輸要求。由於日產垃圾量與轉運量不成正比,很多沒有轉運場所的垃圾,不得不在路面當街轉運,臭氣、臟水引來市民頻繁投訴。

而菱角湖垃圾轉運站設計能力為日轉運300噸,最多可達500噸。該轉運站一旦投用,江漢區內將告別垃圾當街轉運的尷尬。

【質疑】垃圾站會否影響環境

盡管是必要的市政設施,但是由於選址在環境優美的公園內,讓很多市民不能理解,“就算是建在地下,那還是個垃圾站啊。”記者昨日在公園周邊走訪時,受訪市民大多表現出對垃圾影響環境的擔憂,會不會影響空氣質量?污染湖水?影響休閑和居住?會不會臭氣熏天?

對此,項目設計方武漢市環科院專家稱,菱角湖垃圾轉運站經歷了近兩年的調研論証,從區域面積、居住人口數量、經濟運輸距離等綜合考慮,最終確定。“轉運站將與菱角湖地下公共停車場同步建設。主體結構將全部在地下,地上將依舊是綠樹青草。運輸車輛開進地下一層將垃圾倒進收集槽內壓縮並裝入集裝廂,再由大型勾臂車馱載集裝廂從地下二層開出,奔往垃圾場。”

環評單位武漢君邦負責人介紹,市民關注的影響空氣質量的PM10、PM2.5,都是可吸入顆粒物,即傳統意義上的粉塵。生活垃圾並不屬於產生粉塵的主體,市民大可不必擔心。而垃圾轉運站將建設單獨的污水處理系統,並與城市污水管網對接,所有中轉垃圾產生的滲濾液,都將集中處理后達標排放,不會影響湖水水質。

對於市民最關心的垃圾異味,設計方表示,轉運站採用的是國內一流的成熟設備和操作流程,化學反應與生物過濾相結合處理廢氣,達標后,集中通過排氣管排放。

盡管官方說法看來很“靠譜”,但是該項目仍然需要聽取市民意見。近年來,環保部門要求,要提高公眾參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參與度,各級環保部門受理項目環評時,要在網站上向社會公布一份通俗版,供公眾查詢了解。而菱角湖轉運站項目,也是因網上公示而被披露。最終,菱角湖轉運站項目會否通過環評,還需綜合多方意見才會有結果。

【規劃】環保站將取代簡易站

城管局建設處負責人坦言,建設垃圾轉運站有著與建公廁類似的遭遇,生活必需,但人人都不願靠其太近。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加大技術投入,解決問題是最好的途徑。

據介紹,菱角湖轉運站計劃投資9800萬元,這個資金足夠在地面建設4-5座同樣處理量的轉運站了。除了本身地下工程造價高的原因外,還包括了近千萬元的環保專項投入。上海、廣州都建有地下垃圾轉運站,採用一流環保技術后,異味、噪聲控制良好,未對居民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按照規劃,武漢市要建設33座環保垃圾轉運站,菱角湖垃圾轉運站是其中之一。目前已有28個環保垃圾轉運站在運行,還將新建4座日處理量1000噸的大型環保垃圾轉運站。這些環保站點,將逐步取代目前依舊“服役”的近30座無處理設施的簡易垃圾轉運站。

楚天金報報記者彭嵐 通訊員葉火生

(責任編輯:王昕、安鑫)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