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華人>>深度解讀

經濟騰飛推動海歸潮 正是創業好時機

2012年11月07日11:2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摘要:2011年,回國創業的海歸人數18.62萬,達到歷年來留學生回國人數的最高峰!

今年夏天,中國首部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在京發布。藍皮書傳遞出一條振奮人心的信息——

2011年,回國創業的海歸人數18.62萬,達到歷年來留學生回國人數的最高峰!

這個數字顯示,中國正從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國。

“這是一個需要海歸的時代,也是一個成就海歸的時代。”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認為,海歸群體必將和國內各種人才一道,更好地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共創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輝煌。

五代留學生之夢

1978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派遣留學生作出指示:“留學生的數量要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花多少錢都值得!”

中國留學史由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一部中國留學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百年海歸的命運就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命運。”《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主編、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說,已經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的中國留學史,實際上是中華民族一個長長的、深邃的夢:科學救國的夢、富國強兵的夢、與時俱進和諧發展的夢。

“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一代又一代學子帶著這個夢,遠涉重洋孜孜求學。從1872年容閎組織中國首批學童赴美留學算起,中國留學史上一共產生了五代留學生:

第一代留學生以容閎、嚴復、秋瑾、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為代表。他們由主張改革而走向革命,最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宣告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終結﹔

第二代留學生以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為代表。他們為尋求中國的出路,從西方引進馬克思主義,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火種,最終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以錢學森、錢三強、李四光、茅以升等為代表的第三代留學生,在軍閥混戰、抗日烽火中走出國門,尋求科學救國之途。他們成為新中國建立之后科技、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

新中國建立之際,以江澤民、李鵬、李嵐清、鄒家華等為代表的杰出青年,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奔向蘇聯學習先進科學技術。他們是中國的第四代留學生。

從1872年到1978年,中國先后有13萬人出國留學。

“每一代留學生懷揣的夢想和肩負的使命,都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每一代留學生都是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急先鋒’和生力軍。”王輝耀說。

改革開放以來走出國門的學子,被稱為中國留學史上的第五代留學生。躬逢中國歷史上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國人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人類文明最新成果的熱情空前高漲。百余萬學子出國求學,造就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留學潮。

然而,曾幾何時,大批留學生滯留國外,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國。據美國政府機構調查,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92%到2007年仍滯留在美國﹔美國具有博士學歷的外國科學家與工程師,22%來自中國大陸。

留學生滯留不歸現象一度飽受各界質疑。然而,有識之士對此卻有清醒的認識。作為一名從海外歸來的功勛卓著的科學家,錢學森早在1986年即公開對此表示理解。他說,中國留學生普遍都是愛國的,滯留不歸現象只是暫時的。國內條件不成熟,如果大量的留學生回來,也無法發揮作用。“等我們的情況變了,條件更成熟了,我相信他們會回來的,他們也是‘錢學森’嘛!”

“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留學工作的方針,體現了中國黨和政府對青年知識分子的充分信任,彰顯了生機勃勃的發展中大國的高度自信。

2004年12月21日,美國康涅狄格州大雪紛飛。這一天,耶魯大學為他們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容閎豎起一座銅像。飄飄雪花中,一身唐裝的容閎腳蹬燈芯絨布鞋,面容凝重,深邃的目光投向遠方,仿佛要穿透悠遠歷史的團團迷霧。

這位“中國留學生之父”深情的眼眸中,即將折射出中國留學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

歸來吧,海外學子

2001年,世界華商大會。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深情呼喚海外學子:“你們回來吧,你們回國后將有廣大的發展空間!”

2003年,歐美同學會成立90周年慶祝大會。國家主席胡錦濤深情寄語:“回國創業是我國留學人員的光榮傳統,也是報效祖國的主要方式!”同年12月19日,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召開。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首次闡釋了科學人才觀理念,高瞻遠矚地指出,人才投資是效益最大、最有遠見的投資。

“人類之文野,國家之理亂,悉以人才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后事業日新﹔必事業日新,然后生機永暢。”中國,這個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對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

2008年,第一個國家層面的“千人計劃”出台,瞄准了5—10年引進2000名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目標。

2010年5月25日,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后短短10余天,《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頒行。

2011年底,以引進智力為主旨的國家“外國專家千人計劃”啟動。

2012年初,中央又推出“青年千人計劃”,計劃5年內引進2000名青年人才。

密集出台且漸成體系的人才計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華爾街日報》、《科學》雜志、《金融時報》等媒體對此都進行了大篇幅報道。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0年度“應對全球人才風險報告”,也對此特別關注。

國家在行動,各地也在行動。

北京市啟動了“海聚工程”和“高聚工程”,計劃用5—10年集聚10個由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研發團隊,50個由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的高科技創業團隊,引進並重點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來京創業。江蘇同時出台了“雙創引才計劃”和“姑蘇人才計劃”,其中“姑蘇人才計劃”將在5年內投入30億元,引進1000名科技領軍人才和1萬名創新人才。

浙江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1萬名優秀海外創業創新人才,實施2000個重點國外引智項目,引進並重點支持300名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浙江的“海鷗計劃”不僅有赴國外招才引智的內容,還包括在海外建聯絡站,為各部門到海外引才提供服務。

2011年5月,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17部委聯合批准在北京中關村設立人才特區。3年內,中關村將在人才特區建1萬套人才公寓。

據藍皮書統計,中央和全國各省區市已啟動了近3000項人才工程和海外人才引進計劃。

快速發展的中國求賢若渴。各種各樣的人才計劃發出了同樣的呼喚:歸來吧,海外學子!

(責任編輯:王棟)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衛星拍攝美國桑迪衛星拍攝美國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