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留學>>海歸風採

侯凡凡代表:院士曾經養過豬

2012年11月12日10:38    來源:《中國婦女報》        字號:

身著黑色套裙,別著胸針,化著淡妝,身材高挑的十八大代表侯凡凡透著知識女性的優雅氣質。

侯凡凡有多個耀眼的頭銜,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內科學系教授、南方醫院腎臟病科主任。她的一項研究成果,被國際譽為“改變了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策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等榮譽。

從醫40年的侯凡凡親自經歷、感受了我國的醫療改革。在她看來,醫改“取得很大成績”,初步建成了覆蓋13億人口的基本醫保體系,在體制、制度上的探索前所未有。

但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度進行醫改,依舊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每次出專家門診,侯凡凡差不多要診治50個病人。病人常常都會跟她訴說,挂她的號是如何艱難。有的提前兩個月就開始挂號﹔有的晚上12點,五部手機同時搶線電話預訂都挂不上號。

“我生病的話也恨不得馬上就能看上。”侯凡凡深有體會地說,但是,至少三分之一的病人可以在下面的醫院處理,不是一定非來三甲醫院看專家號。

在十八大報告中,侯凡凡看到了更多目標和希望,“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就包含健康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侯凡凡說,醫生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醫改,為政府出謀劃策,身體力行讓醫患關系和諧起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醫療環境更方便、服務質量更高、藥品價格更合理、醫療水平更強。“不用擔心看病得不到保障。”

作為一位從事臨床醫學的院士,侯凡凡醫術精良、醫德高尚,59歲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改變了廣東8年沒有女院士的局面。

而侯凡凡最初的起點,只是一名養豬女兵。

從養豬女兵,到工農兵學員,40歲讀博士,45歲留學哈佛,59歲當選中科院院士。侯凡凡說:“我不是天才,靠的就是勤奮、投入。”

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期間,實驗需要人的血細胞,但是志願者獻血有一定的周期,而設備的使用需要提前預訂。有時候,為了加速研究進程,她就將50毫升的針筒扎向自己的手臂,“那時年輕,偶爾抽幾次血,喝點水,休息休息就好了。”今年62歲的侯凡凡談起當年之舉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之處。

從事科研工作常被比喻為“攀登科技的高峰”,而登頂之旅不容懈怠。

侯凡凡身上有著“非常非常投入”的習慣。遇到工作中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時,走路時都會一直在思考,完全“看不到”迎面走來的熟人,更別提跟對方打招呼了。有時候甚至已經走過了自家門口,她都全然不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早就學會開車的侯凡凡從來不開車。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間的沖突”是女科技工作者面臨的老話題。

在侯凡凡看來,結婚、生育、撫養孩子是絕大多數女人必須經歷的幾個過程,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間的沖突確實不容易。她說,“多虧家裡人支持”。

侯凡凡自己帶兒子出去玩的次數屈指可數,以至於兒子曾經抱怨“和媽媽有代溝”。現在,兒子已身為人父,逐步體會到媽媽當年的不易。

臨床醫學領域的知識日新月異,容不得人停滯不前,三個月不看文獻,不了解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就會有落后的危機感”。而立志“站到最領先的位置”的侯凡凡說,“一定要不斷學習”。

侯凡凡有著朴素的職業理想,“對得起自己的職業、病人,就算做到了好人。”

也就是在這個理念的支持下,雖然很辛苦,出一天門診,中午五分鐘吃一份盒飯,下班時累得“常常不想說話”,但是,當“眼見著就不行了的病人,正是因為我而重獲新生,就是最高獎賞”,說著這些話時,侯凡凡目光炯炯有神,因為“這等於再造了生命。”

(責任編輯:王棟)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意大利水城鬧水災意大利水城鬧水災
  • 環球媒體聚焦中國環球媒體聚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