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書畫

瘋狂的奇石:幾十元買的石頭竟評估1.3億【2】

2012年11月13日09:53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對於奇石價格的暴漲,已有12年收藏經歷的陸建軍深有感觸。在臨沂珠寶玉器市場陸建軍的店面內,他指著一塊有點像秦俑的石頭說:“這是安徽黃靈璧黃木紋石,我2000年5月在江蘇省徐州市買的第一批三塊石頭中的一塊,當時花了2萬元。到去年,有人出價12萬元買它,但我不想賣,一方面這種石頭已經絕跡,更主要的是我喜歡它。”

  據了解,我國的奇石收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興起,更創造了價格從兩位數飆升到9位數的“世界奇跡”。有關資料顯示,奇石見風就漲,上漲幾百倍都成了家常便飯。十幾年前,一件普通的收藏品如果有數百倍的漲幅,藏家能樂得合不攏嘴。但在如今奇石收藏界,這樣的事情真的太多見了。一個狀如“小雞出殼”的戈壁石被專家評估了1.3億元,據說收藏者十幾年前從農民手上拿到它時僅花了幾十元。一塊巴掌大小、神似老太太臉的戈壁石,專家估價9600萬元,2000年在昆明展覽時,它開價才1萬多元。

  這種價格暴漲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奇石收藏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奇石收藏者超過3000萬人,每年成交額突破20億元。而在臨沂,奇石收藏起步比較早,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有人收藏,當時隻有二三十人,但目前已有近千人涉足該領域,收藏人群也從專業人士向普通投資者擴展。

  漲價背后: 供量不足,不可復制

  陸建軍店裡,幾十種不同奇石讓人有種目不暇接的感覺。看著滿屋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奇石,很多普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些看似普通的石頭為什麼會引得那麼多人趨之若?,甚至不惜出高價?

  談及目前臨沂奇石收藏市場紅火的原因,身為臨沂市觀賞石協會副秘書長的陸建軍說:“現在大家條件好了,手裡有了閑錢,有了閑工夫,奇石收藏與玩賞便有了很好的物質基礎,這也是奇石收藏呈現蓬勃之勢的最基礎原因。”

  陸建軍介紹,資源減少也是助推奇石價格攀升的重要原因。由於奇石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具有天然性、藝術性、惟一性、稀有性等特點。“大自然的作品,看似很多,實際上少之又少,真正的精品資源早已枯竭,尤其是那些原石。比如本地的徐公石、紅埠寺石早已難尋蹤跡,現在僅存的一點資源也接近枯竭。加上收藏隊伍不斷擴大,奇石供應量嚴重不足。”盧建軍說。

  “無論哪種石頭,隨手可撿到的,可能是最好的石頭。但人們往往不懂得珍惜容易得到的東西,得到石頭后,就把它輕率地處理了,因此損壞了許多精品。這樣,剩下的奇石精品少之又少,現在好東西全都在藏家手裡,市場上一般看不到。”

  除此之外,陸建軍認為奇石的升值原因與經濟大環境、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和新石種不斷涌現同樣息息相關。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家裡擺奇石成了身份、品位的象征,以石修身養性、鎮宅辟邪等觀念,也讓奇石具備很大的升值空間。

  臨沂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徐淑彬分析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奇石與古董一樣都具有不可復制性,這就讓石頭收藏者對它有種難以割舍的依戀,這也是石頭動輒數百、上千、上萬元的原因。

(責任編輯:蓋巍)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意大利水城鬧水災意大利水城鬧水災
  • 千層蛋糕破紀錄
千層蛋糕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