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美國“回歸”后東亞合作的變與不變

譚亞

2011年11月18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第六次東亞峰會召開在即。本次峰會的一大看點,是美俄的首次正式加入。奧巴馬總統高調出席東亞峰會,已經成為美國“重返”東亞合作的重要標志。美國的“回歸”,將為東亞合作帶來什麼,各方對此高度關注。應該說,很多國家還是有一些擔心的。

  一是擔心改變東亞現有合作模式。東亞合作多年來形成了以東盟為主導,10+1、10+3為主渠道,東亞峰會為戰略論壇的合作模式和格局。美國雖然是東亞合作的新面孔,但實力超群,絕不會甘做東亞合作的“普通乘客”。美國加入東亞合作后,會不會反客為主,挑戰“東亞模式”,推行“美國模式”,仍是一個問號。

  二是擔心引入敏感的政治安全議題。美國一直高調宣稱將在東亞峰會上重點推動政治安全合作。但東亞國家多樣性突出,歷史、民族、領土、海洋爭端錯綜復雜。且大多數國家仍為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是各國主要關注點。當前情況下,在東亞峰會過多引入政治安全問題,特別是如果涉及具體爭議,不僅無助於東亞合作的發展,反而有可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激化地區矛盾。

  三是擔心引發中美對抗。不少學者認為,美國“回歸”東亞,除經濟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中國的崛起,防范中國在東亞坐大。美國撇開東亞現有合作框架,大力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同時以維護國際航行自由為借口,多次在多邊場合提及南海問題,其背后意圖也令人深思。當前形勢下,中美能否構筑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避免周邊國家在中美間“選邊站”的尷尬局面,直接攸關未來東亞合作進程。

  美國“重返”亞太其實並不是件新鮮事。事實上美國從未離開過。近年來,由於美國深陷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場戰爭,加之美在東亞重視經營雙邊軍事同盟,對東亞合作採取了“善意”的忽視態度。但隨著東亞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影響持續上升,美國已無法置身事外。美國選擇在此時“回歸”東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強化與地區的經濟聯系,爭奪東亞市場,拉抬美國經濟。

  東亞合作經歷二十來年的發展,實踐証明,東盟主導、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等合作方式與原則,符合地區特色,行之有效。我們希望東亞國家的上述擔心是多余的。同時我們也樂於看到美國“回歸”后,能在以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擴大東亞合作的影響。隨著美俄的加入,東亞峰會已成為囊括地區所有大國的最高級別的戰略論壇。希望各方能堅持東亞峰會的戰略論壇性質,重點在教育、救災等五大重點領域繼續推進合作。二是豐富東亞合作的層次。我們希望美國“回歸”亞太后,東亞合作繼續保持開放、包容的格局,與亞太合作並行不悖、相互補充。三是維護地區的穩定。大國雲集東亞合作多邊舞台,也為各方加強溝通與協調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東亞合作中,中美關系並非零和博弈。多年來,中國在地區合作中一直堅持開放包容的原則。中方也多次強調,中方尊重美方在亞太地區的正當利益,歡迎美方在亞太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我們也希望美國以同樣的胸懷和大度,找准與東亞國家的利益契合點,從地區穩定與發展的大局出發,尊重東亞特性,尊重東亞模式,尊重有關各方利益,處理好彼此利益關切,共同促進東亞地區和平、互信、合作。

  (作者為國際問題研究專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18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