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石油儲備僅能維持30多天 專家建議藏油於民

2012年02月03日10:57    來源:《新聞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石油,是伊朗“叫板”世界的重要武器,不論是否如期對歐盟掐斷供應,博弈背后都顯現出產油大國的底氣。

  盡管對伊朗人嫻熟操縱的“石油扑克”提心吊膽是全球性難題,但中國式儲備困境仍格外顯眼。記者注意到,官方口徑顯示,相比美日等國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高達200天以上,中國計劃至2020年才能實現90天目標。

  按照進口量與儲備量比照估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隻能支撐30余天。有分析認為,效仿美日等儲備大國建立多元體系是長遠工程,眼下“三桶油”需要資金出海“購油”的現狀則可能促成上調油價的權宜之計。

  中國石油儲備水平尚不及格

  據記者了解,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中東戰爭。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發動石油禁運,為抵御石油價格猛漲及進口中斷,發達國家聯手成立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

  按照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石油,主要是原油儲備。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后,要求又增加到90天。所以目前美、日、德、法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都已達標。 “現在美國代表石油儲備的最高水平,美國從福特總統開始每屆政府都把石油儲備作為供給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沿岸的地下溶洞,美國政府建設了五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儲量超過1億噸。”一位資源產業經濟專家對記者分析,早在2009年,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就超過7億桶,其中商業原油儲存可達3.5億桶,可供全國使用150天。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對記者估算, 2010年前美國就計劃將戰略石油儲備翻番,達到l5億桶,所以上述記錄早已被美國人自己刷新。 “如果現在伊朗打一場200天的仗,對全世界的石油運輸搞制裁,美國可以堅持420天,歐盟大概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

  相比較,中國在石油儲備的戰略考慮方面卻起步較晚。 2010年1月,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我國已順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儲備總量約1400萬噸,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則預計2012年完工,將儲備能力提升到2.74億桶 (約合3753萬噸)。按照中國海關總署數據, 2011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約2.54億噸。簡單計算可看出,今年末可以實現的3753萬噸相當於大約50多天的進口量,而一期工程的1400萬噸約等於十幾天進口量,再加上國內21天進口量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也就是當前具備30多天進口量的儲備能力。以張國寶的說法,要到2020年,中國才能建成約5億桶石油儲備,夠上發達國家90天的石油儲備“及格線”。

  如何應對油價猛漲、供應緊張是待解難題

  30多天的儲備量,意味著一旦美伊戰爭機器開啟,就要打一場超過30天的仗,中國的石油供應就會出現明顯短缺,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油價猛漲和供應緊張,已是擺在決策層面前的難題。

  在危機時釋放戰略儲備,確保國內有油可用,已是發達國家的重要能源戰略。資料顯示,海灣戰爭期間,老布什總統就簽署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命令,連續釋放2114.1萬桶石油。 2005年8月底,颶風卡特裡娜襲擊墨西哥灣,布什政府又同意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共釋放1620萬桶石油。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累計出售539.1萬桶石油。

  “現在中國還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應對伊朗戰爭可能帶來的石油供應形勢,隻能進一步推動能源的綜合改革。 ”韓曉平坦言。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討論始於2000年。當年,我國原油淨進口量約6000萬噸,對外依存度雖然不到30%,但80%的進口原油來自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極大。基於規避原油供應不足或中斷風險的考慮,當時發改委、交通部、海運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組成討論組,專題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儲備問題。 2003年油價走高后,我國原油進口量的大幅攀升令問題更加嚴峻。

  2003年,國內原油進口量達到8000萬噸,2004年飆升到1.2億噸,2007年更增長至1.5億噸,2009年首次突破2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多年超過50%。在這種越來越迫切的儲備需求下,2007年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隻不過,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計劃用時長達15年。

  元宵過后油價漲價風險驟增

  在增速迅猛的消費量面前,完善儲備體系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國內原來舊有油田的持續減產,新油區的產能已經難以彌補其遞減的幅度,而海域油田原油產量所佔比重逐漸加大,石油穩產難度又在加大。 ”上述資源產經專家告訴記者。

  據預測,我國2020年的石油消費量至少比2000年翻上一番,將達到4.5—6.1億噸。從目前我國石油勘探開發形勢看,在新探明儲量無重大突破的情況下,2010—2020年期間的原油最大年產量可能為2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0%將持續成為常態。而應對伊朗危機,國內似乎隻剩下上調油價這一條路。“我認為過了正月十五就會調價,下一步由於海灣情況變化,油價可能會進一步攀升,如果說你這次不調,那下一步油價攀升太多,調整幅度太大,就會非常困難。 ”韓曉平對記者分析。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亦表示,如果真的開戰,油價將由目前小幅上漲變為大幅飆升。記者注意到,今年元旦后,三地原油均價變化率呈現出一路向上走勢,連續十五個交易日摸高,已經滿足了上調條件。 1月3日,三地均價變化率僅為1.02%﹔截至1月20日,這一變化率已經達到3.92%,春節假期期間,這一變化率就直接突破4%。 “現在三桶油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更多的石油,以預防萬一海灣發動長期戰爭,中國石油供應會遭遇中斷的情況,對我們來說油價高總比沒有油要好得多。”韓曉平說。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40%的進口原油來自海灣地區,伊朗佔到11%左右。

  另一個支撐漲價的因素則是美元走軟。 1月25日,美聯儲稱將在2014年底前維持零利率水平不變。這一消息顯然使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對其它貨幣持有者而言變得更加昂貴。

  專家建議 “藏油於民”是石油儲備主要風向標

  無論如何,漲價只是權宜之計,堅持深化儲備體系的改革才是長遠之道。“石油儲備戰略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起到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沖擊不至於頻繁發生。 ”上述資源專家分析說。

  盡管美國政府戰略石油儲備規模居世界首位,但企業石油儲備遠超過政府儲備。以2009年為例,美國的石油儲備相當於150天進口量,其中政府儲備為53天進口量,僅佔1/3。從世界發展經驗來看,“藏油於民”已成為石油儲備主要風向標。歐美、日韓等國家都有商業石油公司、民間組織機構的參與,並佔據著很大的份額。德國施行“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量、政府儲備、民間儲備比率為57︰17︰26﹔雖然日本缺石油,產量僅是該國石油需求量的0.2%,但民間儲備達到77天,佔據國家總儲量的46.4%。

  盡管中國擁有8萬余家民營石油企業,“家底”超過萬億資產,擁有儲油能力達10萬噸以上的油庫至少10座,但由於沒有油源,這些具備相當規模的油庫基本處於閑置狀態。法律身份不明晰也構成“藏油於民”的先天不足。

  對於未來石油儲備體系的完善,韓曉平強調,必須改變能源結構。 “美國之所以對中東的石油依賴非常少,隻有8000多萬桶,是因為美國過去三年通過頁岩氣革命,增加了一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於8400萬噸油。”他分析說,油價上漲正給刺激當地更多資金涌入頁岩氣開發找到契機,“美國現在正推動運輸大動脈上液化天然氣加氣站的建設,可能會大規模轉用天然氣,減少對石油進口依賴。 ”

  三次石油危機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曾令油價上漲近三倍,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增速下降超過10%

  第二次兩伊戰爭期間,全球產量驟減引發油價再度暴漲近三倍

  伊拉克受國際社會制裁,導致原油供應中斷,致全球GDP增速次年下跌2%

  記者手記

  要“藏油於民”壟斷不得不破

  勞佳迪

  對石油消費量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國來說,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已屬“趕晚集”,但比摸石過河更具挑戰的是,想要完善這套體系也會觸碰壟斷困局。

  壟斷不得不破。中國石油儲備的需求量不僅非常巨大,且隨著消費量一路高歌,持續資金來源將不可回避地成為核心難題。是依靠單純財政撥款,還是吸納多元化的民間資金?這道選擇題的正確答案想必並不難解。

  雖然許多專家設想了 “藏油於民”的改革圖譜,尷尬的是,包括電力、石油在內的資源改革一旦危及壟斷集團的既得利益,總能變得尤為舉步維艱。如果沒有油源,藏油於民就是紙上談兵。 “新36條”的存在令上游油源開採的放開早就不存在政策絆腳石。但現狀卻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幾乎壟斷了全國的石油市場。也就是說,隻要國企不有所退出,在政策指導下讓出部分市場,即使採取招投標形式,國儲油競投也不可能真正向民企拋出橄欖枝。那麼,在資金的持續壓力下,與國際接軌的石油儲備水平也隻能是永遠追不上兔子的烏龜。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