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濟南日報:六成捐款流回政府的多重提醒

2012年02月07日11:25    來源:《濟南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秦淮川
 
2011年底,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向社會公布了《2011中國慈善捐助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58.3%的捐款都流入政府以及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會和紅會系統,其中:20.6%的捐款直接進入到各級民政部門,9%進入到除民政之外的其他黨政機關、人民團體,6.7%進入到各級紅十字會,22.0%進入到慈善(總/協)會。而隻有1.3%進入到了慈善會之外的社團、民非和福利院領域裡,而在這個領域裡,依然有一些是有政府背景的機構。(2月6日《京華時報》)
 
近六成捐款流入政府及相關部門,此消息一出頓時引發熱議,人們的疑慮在於,如果社會捐款並沒有回到民間,而是“逆向”流回政府,顯然有悖善款善用的慈善原則,善款未必能抵達最有需要的弱勢群體手中,甚至可能出現被糟蹋的情況。長此以往,公眾的慈善熱情就會黯淡。
 
在這種情況下,有業內人士呼吁,“對於向公眾募款的公募基金會應該有問責制度,通過向社會公示捐款的流向來促使這些基金會將更多的錢回流到民間,因為公募基金會的錢來自於公眾,因此有必要向公眾告知錢流向了哪裡”,確有必要。但是,僅僅晒一晒善款流向還遠遠不夠,還應該強化審計,全程監督,確保每一分善款都未浪費,都用在該用的地方。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是擴大民間慈善組織的生存空間,讓其茁壯成長,否則,社會捐款就隻能通過政府部門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組織之手,這就很容易“逆向”流回政府。不是說政府部門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組織不可靠,而是因為社會捐款一經官方壟斷,容易滋生腐敗,而且也會加重政府負擔。
 
出現這種狀況的一大原因,就是我國民間慈善組織不夠發達,而且多數無法取得合法名分。《中國青年報》曾報道,目前90%的民間慈善公益組織沒有注冊或是進行工商注冊。他們沒有注冊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想注冊,而是一直找不到“門路”。“現在民間公益組織登記注冊的制度設計,基本上把沒有政府背景的民間公益組織都排除在外了。”據統計,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合法注冊的民間組織38.1萬個,其中大部分具有官方背景,至於沒有注冊的民間自發組織的數量,有的學者估計已超過300萬。
 
有人形象地說,“社會是由政府、企業和民間慈善組織三大部門組成”,也稱作“社會這個大板凳的三條腿”。也隻有這三大部門三足鼎立、均衡發展,社會這個大板凳才會平穩,社會才能穩定和諧,這是社會穩定和諧的規律。目前,我國在慈善方面的現實卻是:政府這條腿太長,企業這條腿比較短,而民間慈善組織這條腿又太短。現實中不少民間慈善“組織”,篳路藍縷,堅韌而執著地從事慈善事業,卻苦苦掙扎,他們需要政策眷顧,需要職能部門推動,否則必將行之不遠。
 
六成捐款流入政府在提醒善款公開和善款善用的重要性,更在告訴人們民間慈善組織生存之尷尬。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民間公益組織的發展可以借鑒上個世紀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類似“引狼計劃”,要把一些真正好的優秀的公益組織發展起來,去刺激這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此為中肯之言,決策部門不妨聽之。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