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版納竹林算碳匯

2012年02月25日13:21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不久前,記者乘越野車趕到海拔1300多米的雲南省南糯山。

  像該省的很多山地一樣,南糯山上輪作種植玉米,種一年荒6年,再砍再燒再耕種,世世代代都這樣。

  但眼前,連綿起伏的紅土山坡上,千畝竹林郁郁蔥蔥,巨大的竹叢排排挺立,高高挑起的如鳳尾般的竹枝長達二三十米。雲南?象竹業公司副總經理李榮指著面前五六人都難以合圍的一叢版納龍竹說:“4年前這裡一點兒竹林都沒有,我們種下去的是一根根拇指粗、一尺長的竹苗。”現在,他拍拍一叢中最粗的幾根竹子說,“這是今年長出來的。龍竹是叢生竹,種下去后,每年新發的竹子都會比上一年的粗。”

  展望版納荒山的未來,李榮很有信心。中國南方的竹產業都在發展,不僅用於建材、家具,現在的竹纖維紡織品也很走俏,還有竹子工藝品、竹林旅游等。李榮說:“竹子已經長起來了,竹產業的開發都在進行中。”而說起此次採訪的重點——“竹林碳匯”,李榮更是得意了:竹林和其他森林一樣,同樣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實現碳匯。一片樹林生長需用數年甚至上百年,到成熟砍伐后大多需要再種,要再等這麼長時間才能再利用,而且砍伐后儲存的碳大多會排放。而竹林一般3-4年之后就可以砍伐利用,卻年年自我更新,碳匯能一直保持下去。

  重點在於,竹林碳匯以前一直沒有計算方法!也就是說,你要讓人認可你的竹林在吸收二氧化碳,在為減排做貢獻,尤其是要進入碳交易市場,就要有量化的數據,而過去是沒有這個計算方法的。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專家介紹,在2012年之前,世界上已經批准了二十幾個清潔發展機制(CDM)的造林再造林方法學。而國際上一些自願減排的碳標准中,並沒有一個適用於竹子造林,竹林碳匯的量化計算一直是空白。

  這就是記者要上南糯山的原因。就在不久前,在西雙版納的雲南?象竹業公司的實驗竹林中,這個計算方法便誕生了。它叫“熊貓標准竹林碳匯方法學”,是世界上第一個有關竹子造林的碳匯方法學。

  從雲南回到北京,聽TNC的專家張小全介紹,中法雙方曾簽署了一攬子項目。其中有一項是法國發改署與中國科技部合作,在中國雲南、四川等省份實施“中法農村CDM開發試點與能力建設項目”,其中就包括雲南西雙版納竹林碳匯項目。除了與當地林場、農場以及鄉村合作種竹子,培訓當地林業技術人員推廣相關技術以外,這個項目委托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部、雲南CDM技術服務中心、雲南?象竹業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開發竹林碳匯方法學,目的是為今后竹林產業進入碳匯市場提供標准的量化方向。

  在南糯山,記者仰面看著伸向天空的巨大龍竹叢,想象著一幫學者圍著竹叢測量、記錄的情景。TNC的專家做了這樣的專業描述:當“熊貓標准竹林碳匯方法學”成功研究並公布,就不僅會為中法合作的雲南西雙版納竹林碳匯項目的注冊和交易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還為我國的退化土地申請“熊貓標准”竹子造林項目以及退化土地的恢復、碳匯等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測算奠定了方法學基礎。這個研究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具有特色的林業碳匯項目提供了全流程的方法學指南。

  張小全說,由於竹子生長快,短期內就有特別大的碳匯量,8-10年可達到穩定狀態,即使砍伐也不會對竹林碳儲存造成大的影響,而且每年砍伐的竹子制成的竹產品還可儲存大量的碳。因此,竹林碳匯方法學的開發,對於適宜大面積發展竹林的中國來說,將特別有意義。雖然這個方法學誕生在西雙版納,卻適用於各種竹種,只是具體的計算參數不一樣。

  那為什麼冠以“熊貓標准”呢?張小全笑了——誕生於中國嘛。(本報記者 鐘 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2月25日   第 08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安鑫)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