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低調登陸“破冰”

民進黨兩岸政策不再欲語還休?

2012年03月20日10:00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原載台《中國時報》

  民進黨在敗選檢討時,前主席蔡英文曾拋出“要在互動中了解中國”,有島內人士稱這是她留給民進黨的“最大資產”。時隔月余,3月15日,當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現身雲南騰沖,“登陸”參加第十屆兩岸關系研討會時,此事立刻成了焦點。

  羅致政以學者身份與會,十分低調。不過,因為這是民進黨自2008年下台后首次有具黨職身份的人赴大陸,羅致政此行被島內媒體視為民進黨的“破冰之旅”。而且,事前曾向民進黨中央報備,羅致政是“准假前往”,聯想之前動輒對“登陸者”開鍘的激烈動作,島內輿論在觀察:這是否就是民進黨邁出的了解大陸的第一步?這是否可以証明民進黨不再“逢中必反”?這是否預示著民進黨在兩岸政策的調整上不再欲說還休?

  “登陸”破冰:值得鼓勵

  后續效應接著就來了。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李婉鈺隨后表示,羅到大陸是開路先鋒,但絕不是特例,若有機會,她也不排斥“登陸”。金門縣唯一民進黨籍縣議員陳滄江也表示將向黨中央報准,爭取參加6月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民進黨大佬謝長廷也肯定“登陸”,並表示“不會排除登陸”。

  民進黨此番對羅致政的“准假前往”,代主席陳菊在接受島內媒體訪問時表示,“我非常正面積極鼓勵”,“民進黨員應該多了解中國”,同樣也期待中國大陸能了解台灣。陳菊還說,“民進黨從不反對與大陸的交往、互動。”

  然而,“從不反對與大陸交往、互動”的民進黨,之前對“登陸者”卻是動輒揚言黨紀處分的鐵板態度。民進黨元老許榮淑就因為不聽勸阻“登陸”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且在“登陸”期間提出“大陸對台灣同胞有善意”等言論,立刻被開除黨籍。

  台灣《聯合報》評論稱,民進黨雖然聲稱不反對與大陸交流,但舉凡兩岸議題,動輒上綱到“國安”層次,認為對岸無時不在對台“統戰”,因而總是在應踩油門時猛踩剎車,使得實際上幾無交流可言。民進黨對“登陸者”態度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民進黨要從“反中”到“知中”。羅致政的大陸行或許是個新的開始。

  不再“逢中必反”?看能走多遠

  島內有分析人士認為,羅致政成功“破冰”,証明民進黨或許可以不再“逢中必反”。

  兩岸該不該交往互動?民進黨其實心裡明鏡似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等人均曾“登陸”。特別是呂秀蓮,還在福建南靖老家的一口水井邊說“我要喝一口故鄉水,這就是飲水思源”。2008年以后,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登陸風”早已在民進黨內部掀起。時任台南市長蘇煥智、雲林縣長蘇治芬、高雄市長陳菊等民進黨籍縣市長都曾以個人名義到大陸,推銷所在縣市的農產品或是旅游資源。

  對此,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此前不是不明白兩岸應該往來互動,但還是會“逢中必反”,反對、“抹紅”“登陸”,逢選舉大打“兩岸牌”,目的還是為了選票、為了擁抱深綠。因此,一次“破冰”的大陸行之后,民進黨是不是從此就不再“逢中必反”了,還是“不好說”,這一步能走多遠,有待觀察。

  “九二共識”是深化交往的前提

  《中國時報》的評論說,對於民進黨而言,無論敗選關鍵是否為大陸政策,但很明顯兩岸關系的處理能力無法獲得民眾認同。近年來,綠營到大陸都是“個別人士、私下接觸”,無法成為民進黨的資產。改變不與大陸互動的形象,務實調整大陸政策,對於想要重新執政的民進黨而言不得不做。

  不過,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日前表示,羅致政是以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的身份“登陸”,有人解讀為民進黨改變既有的兩岸路線,實在是“過度解讀”。

  顯然,“登陸”破冰到兩岸政策的調整還是有距離的。有島內分析人士一針見血指出了症結所在:民進黨之所以一直在兩岸政策的調整上欲說還休是因為其自身的困境。既要務實看到與因應兩岸大交流的趨勢,又要顧及“基本教義派”的立場與感受,此種矛盾制約下,民進黨兩岸政策如何說得清楚?兩岸政策的調整談何容易?

  至於未來民進黨與大陸是否會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前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稱,如果希望盡早進入更高層次、建立兩岸“黨對黨的關系”,沒有“九二共識”是不可能的。(本報記者 李煒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3月20日   第 03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