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香港廉署的“兩手抓”

2012年04月04日11:45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幾天前,香港廉政公署約請香港最大地產集團新鴻基地產的兩位聯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聯和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喝咖啡”。一時間,香港廉署再次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就在一個多月前,香港廉署還調查了特首曾蔭權。
 
曾幾何時,香港是一個腐敗重災區,有一部香港電影《黑金帝國》講述的就是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腐敗橫生,民不聊生。1974年,港督麥理浩決心肅清貪腐,緝拿總警司、大貪官葛柏,成立專門打擊貪污受賄的獨立執法機構廉政公署的故事。
 
成立38年來,香港廉署在香港擁有超過99%的支持度。其反腐成功經驗就在於精准的職能定位、完善的反腐法規、合理的制度設計和廣泛的民眾參與。其中,最為基礎的是其反貪教育策略普及香港各個階層。香港廉署在反腐敗的資源分配上也是“兩手抓”:把70%以上放在調查執法上,剩余的20%多投入防貪和教育。
 
對於百姓大眾,香港充分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反貪規則的傳播,並積極邀請大眾監督公務員隊伍,尤其是對青少年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教育體系不間斷地進行反貪教育和廉潔教育。香港廉署通過播放短片、舉辦展覽、座談會等方式讓學生們在探討“公平的意義”、“金錢是否萬能”、“成功與快樂”等話題中加深他們對反貪工作的認識。
 
而對於公務員隊伍本身,香港在規范制定和行為監督上都非常細致甚至苛刻:任何一名香港公務員,接受價值1000港元或以上的利益均屬犯法,400至1000港元港幣利益則需要向上級申報﹔以公職身份出席活動時抽中獎項要求考慮放棄或把獎品交回大會重抽等。在香港公務員圈內有這樣一句話,要做到“Whiter Than White”,即比白色還白,無懈可擊。
 
香港的反貪教育和嚴格的執行制度讓官員由“不敢貪”、“不能貪”轉變為“不想貪”,民眾由敢怒不敢言到對貪污“零容忍”,遇到貪污索賄積極向香港廉署舉報。可以說,香港的反貪教育更塑造了香港人誠信、廉潔的品格及文明素養,也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社會的誠信和良性發展。
 
抓打擊,更抓防范,香港反腐經驗值得借鑒。(徐蕾)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4月04日   第 03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