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孩子們為何不愛唱兒歌?

2012年04月21日11:1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五六歲的小家伙,開口就是成人的歌曲,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個家長說起了自己的困惑和無奈。筆者也做了一個隨機調查,結果發現孩子們不願意唱兒歌,而《斷橋殘雪》、《聽海》、《玫瑰花的葬禮》等流行歌曲居然大多能夠高聲唱出來。記得媒體也報道過,某縣教育局的一次小學生唱歌比賽,絕大多數歌曲都與“情”、“愛”、“緣”有關。
 
檢視近年來的音樂,有多少被沉澱下來,成為孩子們的精神力量呢?調查中發現《水手》、《我的未來不是夢》、《真心英雄》這些經典老歌仍然為青少年學生津津樂道,有近25%的學生能夠唱。這一方面說明經典老歌的穿透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如今流行歌曲的尷尬處境。孩子們不愛兒歌而愛唱成人歌曲,除了流行音樂的“推波助瀾”,現實環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其一,他們每天生活在流行音樂的世界中,耳濡目染必然深受影響。而有些家長出於功利動機,對孩子唱成人歌投以贊賞的目光,這就更加強化了這種無意注意,從而使低俗音樂在無形中污染了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其二,兒歌的現實處境也是繞不過的一個話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老兒歌的內容與現實產生了隔閡,而不能適應今天的需要,譬如《一分錢》、《讀書郎》、《賣報歌》等等。它們雖然內容積極向上,但並不能反映當代青少年的真實生活。
 
第三,從學校的音樂教育來看,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也是一個嚴重問題。筆者研究過兩個版本的音樂課本,發現兒歌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佔的比例不到10%,而且都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老歌,並沒有吸納新的優秀兒歌進入課堂。
 
其實,國家有關部門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加大了對兒歌的投入。從2006年起,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音協等7部門全面啟動為期5年的《中國少兒歌曲創作推廣計劃》,還先后舉辦“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CCTV少兒歌曲電視演唱大賽”等大型活動,但是卻並沒有產生更廣泛的影響。究其原因,一方面沒有專門從事兒歌創作的專業隊伍,同時由於報酬太低,優秀的音樂人不願意參與兒歌創作。另一方面兒歌的創作者往往脫離青少年的實際,假大空,沒有生活的實感。另外,缺少市場化運作和媒體的強力推介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音樂養心。”兒歌在青少年的學習和成長中不可或缺,我們就是在朗朗上口的兒歌裡學會識字、認識事物、懂得道理,獲得精神力量的。一首首兒歌開啟了人生的智慧,讓懵懵懂懂的孩童有了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沒有兒歌,就沒有健康快樂的童年。但孩子們需要的兒歌在哪裡呢?(章中林)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4月21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