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茶葉農藥門事件昭示中國茶行業亟需提升軟實力

2012年05月02日11:09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最近“茶”的火爆已經不是茶余飯后的話題了。普洱茶發霉致癌、稀土超標、天價茶、農藥超標殘留等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直擊茶行業要害和國人神經。我們且不論農藥門事件中《報告》的合法性、效力性以及誰說了什麼,但至少種種現象表明,中國茶行業已經到了需要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我們要直面現實,審視自我,腳踏實地,為行業計,為中國茶品牌計,更是為民生計。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茶葉消費大國。茶為世界三大無醇飲料之首,質量和安全關乎每一位消費者健康,容不得絲毫馬虎,尤其是個別不法現象,應當予以堅決制止和打擊。有些企業出現問題就推諉責任,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至少主觀上反應一些茶企業極不負責任的態度,從這種態度中可以窺測到一些茶企業的價值取向存在嚴重問題。“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歐盟標准”和“國標”的確是不同的概念,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呼吁中國的茶企業,特別是知名企業應自覺維護食品安全並起到表率作用,作為行業組織和相關政府更要站在維護中國品牌信譽和民族尊嚴的高度,為消費者天天飲用的茶葉把好質量關。
 
茶文化軟實力缺失帶來問題
 
茶行業短期內迅猛發展,自然會帶來很多問題。
 
一直以來,茶圈比斗之氣、虛妄玄學盛行,突出的表現就是故弄玄虛、炒作概念、虛高價格,而對生產、科技、品牌管理等方面卻不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茶文化軟實力的缺失,茶企業急功近利,虛火過旺,隻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利益,使整個行業透支信譽。
 
政府在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也應該反思,突出的問題就是管理與市場脫節。有些地方片面強調擴大種植面積,以行政的方式去營銷市場,忽視了作為市場主體的茶企經營管理及品牌文化等軟實力建設,使得茶企價值偏頗、缺失,缺乏品牌管理技術,而隻想傍著政府吃點補貼。有的地方將品類與品牌不分,畫地為牢,熱衷於地域保護。這種保護思想骨子裡很大成分是基於坐收漁利,不在於樹立品牌。很多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生產監管缺位失責。比如,令人詬病的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絕大部分源於生產種植,在此方面,企業、行業、政府本應致力於整個茶產業的無公害生態種植、高標准的加工以及嚴格的監督管理、進行技術創新和質量體系建設,科學規劃品牌戰略,振興中國茶產業,提升中國茶品牌市場價值。
 
茶行業價值取向存在著嚴重問題
 
我認為,消費亂象跟企業軟實力建設肯定是有關系的。品牌建設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次有爭議的全是排在前列的知名企業,而且一下子集中出現,這恰恰說明我們茶行業價值取向存在著嚴重問題,整個產業也沒有核心品牌。我們年營業額20強的最低門檻是3.7億元,最大的茶企僅15億元﹔排在前20名的茶企大多是以原料茶流通為主,真正的品牌茶銷量所佔份額極少,這就是茶企業散、雜、小的現狀。
 
行業沒有核心品牌,茶企更熱衷短期收益最大化。因為“劣幣”驅逐“良幣”,茶企由於品牌實力彼此懸殊不大,害怕市場競爭環境中投入資金進行長遠的軟實力建設會在眼前吃虧。於是很少有企業靜下心來關注質量,關注品牌戰略和品牌建設等文化軟實力。由於觀念認識不足、品牌管理技術缺乏,導致中國茶企缺乏品牌意識和品牌管理技術,品牌文化建設嚴重滯后。實際上,強大的品牌需要質量過硬的產品持續支撐,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品牌文化需要系統構造,絕非一時炒作,否則就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
 
做好品牌培育和企業培育
 
中國茶行業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從國際和國內,文化和資本,企業軟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宏觀視角思考﹔要從茶資源、茶文化、茶創新、茶科技、茶生產、茶品牌、茶市場、茶營銷等微觀方面著手,深入發掘、研究和整理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逐步形成創新思想和核心技術,培養科技隊伍和創新力量,強化質量安全,豐富創新產品,提高茶產業和茶文化水平﹔做好品牌培育和企業培育,逐步建立中國茶企的企業軟實力,重振中國茶業在國際上的文化軟實力。當然,這些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
 
出現危機並不可怕,怕的是我們自欺欺人,回避現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走過來的,這也是茶行業強大起來的必經之路。茶葉最近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也說明茶已經遠非8千萬茶農的問題,茶已經成為大眾生活必需品,關乎國計民生。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去面對問題,化危機為契機,痛下決心挑戰自我,重新審視我們的價值觀,科學化管理好我們的品牌。
 
我們茶文化研究中心茶企業軟實力研究所日前在全國茶葉產地考察調研,我們將適時對外發布行業和部分企業調研報告及相關數據等研究結果。目前的現狀是,如果不從企業和茶產業文化軟實力基礎做起,中國茶產業很難出現真正的國際化品牌。(中國文化管理學會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高鼎奇)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