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寶鋼50億元回購方案過會 湛江項目無意股權融資

記者 朱宇琛 楊偉中

2012年09月18日12:47    來源:中國証券網-《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寶鋼股份昨日下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本公司股票的議案》以及《關於寶鋼股份建設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的議案》。這意味著寶鋼股份在完成回購專用賬戶的開設后,就已經具備入場執行條件。寶鋼高層不止一次表示,公司的回購意願明確,希望足額使用50億元資金。

此外,對於飽受爭議的湛江項目,公司表示,寶鋼在上海本部的發展已經受限,湛江是公司的未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該項目總投資額約480億元,但公司不會為此進行股權融資。

最快今日開戶

昨天到現場參加會議的人數並不多,26位股東加上列席人員,整個會場不超過40人,隻坐滿了三分之一的位置。但現場發言踴躍,最主要的問題集中於回購節奏和湛江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上。

有股東提問,在正式入場回購之前,公司還需要多少時間辦理后續手續。

對此,寶鋼股份新任董秘朱可炳回應:“公司希望18日就完成專用賬戶的開設。回購方案也不需要經過國資委批准,且此前國資委已經表示了支持。”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寶鋼18日就完成了其在中登公司、銀行和券商三個賬戶的開設,其就已經具備了入場回購的條件。

而對於市場關心的回購節奏,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進一步表示,此次回購集團大股東並不參與,因此需充分考慮其他流通股東利益,具體節奏還在商議之中。

“到底是趁現在股價還在5元之下就快速執行完畢,還是多考慮一下未來12個月內資本市場可能有的變化,逐步實行,我們還在考慮。” 馬國強多次表示,隻要股價滿足條件,公司希望足額使用回購資金。

根據8月28日公布的回購方案,寶鋼擬以不超過每股5元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50億元。回購期限為議案通過后的12個月內。

成交額明顯增加

不過,對於不超過5元/股的收購價,現場也有股東提出異議,認為該價格太低,不能反映公司價值。

該股東稱,寶鋼集團及寶鋼股份高管曾進行了多次增持,增持價格多在6元/股左右。“當時你們就說,這個價格相對於公司價值而言肯定被低估了,有很好的投資價值。可是現在你們的回購價又是不超過5元,怎麼理解?”他問。

對此,馬國強表示,回購價格的設定是經過充分考慮各方情況后確定的,需要考慮今后資本市場的變化和股東利益。

公司獨立董事貝克偉則表示,一定時間內的股價並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價值,而更多是投資者對未來預期的反映。“現在對於鋼鐵行業悲觀的言論較多,但我認為這並非表示鋼鐵行業沒有機會。”

目前,鋼鐵板塊已經悉數破淨。寶鋼股份的市淨率僅0.72倍。回購行動正彰顯了公司認為其股價被明顯低估的態度。

自回購方案公布以來,寶鋼股份股價上揚明顯,累計漲幅超過13%。成交額較之前也有了明顯增加。此前一直徘徊在數千萬元規模,方案公布后一度飆漲至近7億元。昨日,寶鋼股份也逆勢收平,收盤價4.63元/股,成交額2.18億元。

湛江項目勢在必行

湛江鋼鐵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是另外一個在昨天會議現場引發爭議的問題。多位股東在提問環節質疑,公司為何要在鋼鐵產能明顯過剩的情況下新建項目,為何不等集團建設完成后再購買,而要參與建設。

為此,寶鋼股份給出的答案是,湛江是寶鋼的未來。盡早介入湛江項目建設,可以有更好的對接和協同。但公司不會為此進行股權融資。

“上海將來就算不限制寶鋼目前的規模,也不太可能新批一塊地再發展了。如果現在不建設,看上去安全,卻可能造成未來的戰略失誤。”寶鋼股份董事長何文波表示。

寶鋼方面認為,目前寶鋼本部的成本競爭力已經超過韓國浦項,居世界第一。但若放棄此時布局珠三角的機會,將來無論規模、成本等方面,都將失去競爭力。而湛江項目具有更低廉的原料成本,其目標市場華南和東南亞地區也具備很好的需求潛力。

“之所以在建設期就由股份公司接管,原因在於這可以有更多話語權、更好的對接程度和協同性。”馬國強對本報記者表示,根據目前的投資預算,建設到2250熱軋線,投資額不超過400億元。要進一步達到千噸鋼產量規模,還需再耗資約80億元左右建設另外的熱軋和冷軋生產線。“湛江不是無底洞。”馬國強說。

寶鋼方面也明確宣布,對湛江項目,公司將以約200億的注冊資本金和銀行融資各佔一半的形式進行投資建設,不會進行股權融資。通過系列資本運作,廣東國資委最終將佔該項目10%的股份。(記者 朱宇琛 楊偉中)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