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單一信托:隱匿的信托業龍頭

2012年09月18日12:37    來源:《証券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信托業近兩年風光無限,但5.3萬億的規模也將信托業突然推到了鎂光燈下,並且開始承受更多的監管“關照”。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單一資金信托”規模在2010年一季度佔全行業信托資產總規模的比例曾高達80.50%,以后佔比雖逐年下將,2010年四季度下降為74.51%,2011年四季度下降為68.21%,2012年二季度下降為66.46%。

信托業近兩年風光無限,但5.3萬億的規模也將信托業突然推到了鎂光燈下,並且開始承受更多的監管“關照”。但不管是輿論還是監管,關注更多的都是集合信托,這固然與其風險受眾面更廣有關。但不應因此而忽視了單一信托。畢竟,它才是信托業真正的龍頭。

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單一資金信托”規模在2010年一季度佔全行業信托資產總規模的比例曾高達80.50%,以后佔比雖逐年下將,2010年四季度下降為74.51%,2011年四季度下降為68.21%,2012年二季度下降為66.46%。

看到這組數據,也許會誤以為單一信托呈萎縮態勢,實則不然。佔比的不斷下滑,是由於統計上將“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歸口於“單一資金信托”。2010年的時候,“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佔整個“單一資金信托”的比例曾高達73.13%。因此,也一直有一種誤解:將“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等同於“單一資金信托”。直到現在,市場上的各類統計也往往喜歡把二者放在一起。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銀信產品的爆發源自監管的滯后性,而它的衰落也因監管的收緊。受監管所限,銀信產品規模增長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幾乎停滯,這也拉低了整個“單一資金信托”佔信托總規模的比例。但來自非銀行客戶的單一資金信托卻迎來了迅速增長期,並開始佔據主導。

正因為此,按照資金來源更為准確的劃分應當是:集合資金信托、銀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和非銀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信托產品可以說遵循了“三三制”原則:從2012年二季度數據看,在全行業5.30萬億元信托資產規模中,集合資金信托規模1.59萬億元,佔比為28.68%,銀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規模1.77萬億元,佔比31.95%,非銀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規模1.91萬億元,佔比為34.51%,其他來源信托規模佔比為4.86%。

銀信合作產品雖然仍佔據三分之一,但這大多是過去的存量,佔比會繼續下滑。非銀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的規模已經躍升到首位。即便不考慮規模,也應當把單一信托分為銀信與非銀兩類。畢竟銀行與其他客戶存在較大區別,決定了這兩種單一信托存在多方面的差異。

銀信合作單一信托的前景並不被人看好,信托未來將靠集合信托和非銀信合作單一信托兩條巨擘支撐。而后者因其較少受監管限制,較強的私密性更加受大客戶青睞,增長速度也高於集合信托。雖然集合信托產品橫掃理財市場,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但信托業近年來的快速增長更大程度上得益於“單一資金信托”。

單一信托符合了信托業以高端大客戶為導向的趨勢,但在今后發展中也應注意,要化被動為主動,避免成為干癟無味的資金中介。信托提供的不能僅僅是通道,信托公司應當在產品中賦予更多服務內容。不然,一旦通道被掐死,龍頭也將成為狗尾,重蹈銀信合作的覆轍。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