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用戶資金不翼而飛 “第三方支付”有風險

2012年09月24日15:3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伴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產業近年來在國內持續強勁增長。然而與此同時,由於木馬、釣魚網站和賬戶、密碼被盜等引發的用戶資金被惡意劃走事件時有發生,給第三方支付這一“朝陽產業”敲響了安全警鐘。

銀行卡內資金被非法轉移

南京儲戶程臘平女士今年8月11日持自己的銀行借記卡取現時,發現賬戶余額少了3萬多元。經查詢發現,程女士的錢被以代繳的名義通過第三方支付企業上海捷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劃轉到了別人的賬戶中。

程女士質疑,銀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上,而且自己並未和“捷銀支付”簽訂轉賬協議,錢何以就這麼被悄無聲息地劃轉給了他人?

上海一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程女士的遭遇,實質就是由於“捷銀支付的系統受到攻擊,導致客戶信息泄漏,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利用系統流程設計的漏洞,在捷銀支付的代扣系統中非法綁定代扣服務,從而導致客戶銀行卡金額被非法轉移。”經過交涉,捷銀最終將這筆資金轉回到程女士賬戶。

網絡支付有風險

程女士的遭遇只是部分第三方支付企業存在安全隱患的一個最新案例。

易觀國際此前發布的《中國第三方網絡支付安全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安全問題仍然是用戶不使用網絡支付的主要原因,佔比高達54%。用戶在網絡支付過程中由於木馬、釣魚網站和賬戶、密碼被盜的原因帶來資金損失所佔的比例最高,分別為24%和33.9%,成為網民的頭號大敵。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銀行、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為了安全性,普遍採取了很多措施,但針對第三方支付賬戶的違法犯罪案件仍時有發生。一方面,不法分子通過釣魚網站或植入木馬,來盜取網友在支付環節中輸入的個人敏感信息,再從卡中劃轉資金。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用戶實名認証,大量收集用戶的身份信息,但對所搜集用戶信息的安全保護卻並不到位,容易造成用戶信息泄漏。

央行監管重點轉向風險防控

目前,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重點正從准入審批的硬指標管理,逐步轉向風險防控等軟約束。

在8月底的第四批支付機構風險管理工作專題會上,央行支付結算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高速發展背后,第三方支付機構存在以下突出問題:資金管理仍然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現象突出﹔支付機構內控風險管理能力普遍不足﹔支付機構隨意開展所謂創新業務,突破業務類型和范圍,逃避監管﹔預付卡等業務合作方面不規范問題較多。

據悉,未來央行將採取分級監管、提高支付機構准入門檻等方式,整治第三方支付行業不規范經營。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向記者表示,為了更好地保証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資金安全,首先,要在加強風險防控的同時加大對網絡支付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其次,支付企業應加強自身風險防控能力﹔第三,對於用戶而言,要提高風險意識,重視個人信息保密,養成良好的網絡安全習慣。(記者高少華 王濤)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