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吳喬:最苦金飯碗為何冰火兩重天

吳喬

2012年10月26日10:5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沒有基層經驗,很難擔當公共治理的重任,對“血肉聯系”很難說有切身體會。無懼於“苦”、有志於“苦”者愈多,公務員隊伍才會實現血液良性循環。

一年一度國考熱,今歲迎來“史上最苦金飯碗”的吐槽。“常年出差”“職位需要晚上值班”“需常赴搶險救災現場,條件艱苦,適合男性”“能夠堅持節假日加班”等“職位備注”讓不少年輕考生頭大。

這種吐槽體現在報考中便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報考人數與職位辛苦度呈反比。相對不太“苦”的職位,競考人數有的竟然達到數千比一。越“苦”的職位報考的人數越少,以致今年有29個職位始終無人問津。這表明,在所謂“最苦”中也存在辛苦程度不同的差異。

有人說,這是年輕孩子不願意吃苦,工作挑肥揀瘦。或說,這是年輕人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實惠,看不到長遠發展空間。這些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輕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簡單心理。而由這種簡單心理引發的吐槽,也在客觀上糾正了社會對公務員都是吃香喝辣的誤解。

事實上,對於不少大學生村官等群體而言,許多所謂的“最苦金飯碗”可能反而是一個獲得公務員身份的絕佳機會。原因在於,他們多了一份基層工作經歷,對基層的甘苦大多有了些切身感受。這就是觸摸基層現實后的改變。

而在“最苦金飯碗”的背后,乃是國家培養干部的價值理念之變。

以往不少公務員是典型的“三門干部”,家門、校門、單位門,始終條件優越,不知基層冷暖,不知基層復雜。這類干部,如果不注重日常的修養,就容易缺乏平民情懷,容易高高在上,很難勝任本職工作。

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大國,基層環境條件千差萬別,具體情況問題矛盾相當復雜。沒有基層經驗,很難說懂得了中國,很難擔當公共治理的重任,對“血肉聯系”很難說有切身體會。把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交給沒有基層一線經驗的人,恐怕百姓也不放心。

也正基於此,從基層選拔任用人才的機制開始建樹。沒在基層摸爬滾打過,沒在艱苦的地方、辛苦的崗位歷練過,未來上升的空間將越來越窄。而基層那些艱苦的崗位,也正合乎為民服務的本義,基層干部本就如此辛苦。隻有懂得了基層與群眾,充分接了地氣,才能更好磨礪心志,才會具備理政的能力。在這個意義上講,從“最苦金飯碗”的國考到從基層選拔人才的機制,乃是對干部制度的一種糾偏與拓展。

干部培養的理念與制度之變乃是大勢,順此能更好定位自己。無懼於“苦”、有志於“苦”者愈多,公務員隊伍才會實現血液良性循環。

相關報道見昨天A04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吳喬

(原標題:最苦金飯碗為何冰火兩重天)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