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何輝:打“特供”易,除“上貢”思維難

何輝

2012年10月26日10:5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何 輝

國家工商總局近日表示,已與中宣部、工信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制定方案,將集中清理濫用“特供”、“專供”標識的商品。這是件大好事。但是,值得深思並應繼續質問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法商家會通過借用“特供”或“專供”的方式來抬高產品價格、促進產品銷售呢?這說明這類概念在社會中“吃得開”,受歡迎,說明對特權的崇拜和包容行為充斥著我們的社會生活。

“特供”觀念在中國的形成,有深刻的歷史原因。我在寫作《宋代消費史》一書時,通過研究大量古籍,對宋代各個時期有記載的貢品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北宋前期貢品大約有166種,北宋中期的貢品大約207種,北宋后期的貢品大約236種。那時有貢品,是因為有要求上貢的制度,如今上貢的制度沒有了,但“上貢”觀念卻對“特供”觀念的形成發生了作用。這說明,如今“特供”的觀念是有早期的制度基礎的。我未專門研究元、明、清各朝的貢品數量,但毫無疑問,“特供”觀念是在中國歷史中不斷積累起來的。而在中國歷史上,除了貢品制度,還有很多其他制度對中國社會特權觀念的形成與加強產生了作用。盡管辛亥革命破除了帝制,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但特權觀念依然頑固地影響著當代的中國人。

無獨有偶,不久前國內某問卷調查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有高比例的受訪者認同高強度的競爭,但同時包容某種形式的特權或不拒絕使用特權。這樣的調查結果令人深思,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們社會中充斥的各種“特供”商品,確實有頑固的觀念基礎。

中國人對特權在觀念上的較大程度包容與接受,不論是因為對既得利益的維護還是因為犬儒式的忍耐,都可以被解釋為中國人在觀念與行為選擇方面強烈的實用主義傾向。從現實的視角反觀,目前社會中存在的特權實際上是觀念的某種結果,而這些觀念又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因素所影響,是它們影響的結果。尤其是面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很多人臆測所謂的“特供”、“專供”產品更具有安全保障,因而趨之若?。

令人遺憾的是,在具體的政策制定過程中,我們還可看到不少政策或規定帶有維護特權的思想印跡。例如,某些城市要求購車搖號,該規定雖對緩解交通擁堵有一定作用,但這一政策只是表面公平,實際上是通過限制一部分人的消費自由來維護既得利益者的自由,很可能會刺激人們將千方百計通過尋租獲得車號視為一種新的特權符號,強化了特權思維。

在任何一個社會,制度、觀念、行為選擇環環相連,互相影響,作為制度結果的觀念本身具有頑固性。因此,要在未來的中國社會中徹底清除所謂的“特供”商品,選擇觀念的啟蒙或變革應是條件之一,需要我們為此努力,但制定真正能體現公平的政策,從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下力氣,才能更快地破除“上貢”思維。▲(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