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實業不應該被歧視

2011年11月24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如今談及中國經濟,最讓投資者興奮的不再是量大價廉的中國制造,也不是世界級品牌的打造,而是利潤高達數倍的房地產投資,能獲得大量政府補貼的新能源項目,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概念和“利打利、利滾利”的高息放貸業務。

  最能代表這股力量的,莫過於素以頭腦精明、行動迅速著稱的溫州商人。他們曾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最先鋒,他們曾打造了中國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體,他們曾引領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次浪潮。.

  吃得苦,受得累,信譽好,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溫州商人打下的金字招牌。作為“市場經濟發祥地”的溫州,目前生產了全國10%的服裝、20%的鞋、65%的低壓電器,以及全球80%的金屬打火機。溫州制造曾是中國制造大發展的一個縮影,而如今,隨著近期溫州數十位昔日富商老板資金鏈斷裂后“跑路”,使得溫州商人以及當地經濟狀況備受拷問。

  實際上,不止溫州,在中國經濟狂奔數十年,某些投機性行業暴利陡增的氛圍之下,整個宏觀經濟氣象已經呈現出狂熱和短視的亞健康症狀。投機逐取暴利使得溫州商人偏離了創業時的實體經濟,轉而投資房地產等暴利行業。隨著大量資本逃離實業,傳統主業被荒廢,大量企業外遷,江浙一帶的傳統產業已經呈現空心化狀態。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與江浙企業“老舊模式”密切相關。溫州大量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增長方式落后,一直延續傳統的薄利多銷觀念,缺乏高新企業,僅僅是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處於產業鏈最低端,后勁乏力。另一方面,在房地產和高利貸暴利的誘惑和擠壓之下,實體經營已經毫無利潤可言,這是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家的深刻感受。與這些泡沫巨大的中間產業相比,投入大、回報低的實體經營已經無法吸引以利潤追求為導向的溫商,也令許多原本心懷實業夢的創業者偏離了方向。這已經成為彌漫在中國民營經濟天空的“幽靈”,溫州一地的企業跑路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

  曾經繁榮一時的江浙經濟真的已經無路可走了嗎?傳統產業是否到了必須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雖然,部分傳統產業的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戰略眼光長遠,持續專注的企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此次彌漫至整個民營經濟的信貸危機,也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重新思索,應當將實體產業置於整個國民經濟的何種位置,以及江浙傳統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

  一個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打好堅實的基礎,需要足夠發達的基礎產業作支撐,需要充分活躍的民營基因,需要大部分企業主保持創業激情,在當前投資投機行為屢見不鮮,短視經濟橫行的過熱經濟之下,荒廢的實體經濟、凋零的傳統產業,都已經成為繁榮經濟表象之下的揮之不去的“幽靈”。

  信貸危機的爆發及蔓延,讓我們更加確信,一個健康的經濟生態需要各類經濟主體和投資中介均衡協調發展,過度迷戀虛擬資本游戲,倚重高息的民間借貸,押寶房地產,最終隻能飲鴆止渴,作繭自縛。

  在當前,我們需要為實業吶喊,為實業經營者喝彩!(領軍)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24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