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能源軸心正從中東轉向西半球

2012年03月16日15: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過去半個多世紀,盛產石油的中東一直是世界能源軸心,任何異動都可能在國際能源市場掀起波瀾。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供需的變化,世界能源格局可能正在發生深刻而深遠的變化,世界能源的軸心正出現從中東向西半球轉移之勢。

  按美國劍橋能源咨詢公司總裁丹尼爾·耶金的判斷,新的能源軸線“北起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向南穿過美國北達科他州和得克薩斯州南部,再經過法屬圭亞那沿海的一處新發現的大油田,最后到達在巴西附近發現的海上超級大油田”。

  之所以稱其為“新軸線”,就是因為借助於開採技術的突破,在上述三個地方分別發現了三種大儲量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即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油砂、美國北達科他州和得克薩斯州的頁岩氣,以及巴西的深海“鹽下油”。

  按照相關的資料,艾伯塔省已探明的石油可開採量1693億桶,約佔全球原油儲量的12%,這些石油99%蘊藏於油砂。最近幾年,隨著技術創新,油砂開採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加拿大日均油砂產量超過150萬桶,十年后則可望翻番,加上其他石油產量,加拿大將超過伊朗,成為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沙特、美國和中國之后第五大產油國。

  在美國,北達科他州和得克薩斯州蘊藏有豐富的頁岩氣或頁岩油。因其儲量的巨大,這種能源在國際能源界又被稱為“博弈改變者(G am eC hanger)”。按美能源部的估計,美國可開採的頁岩氣達862萬億立方英尺,能滿足美國100年的需求。2000年美國頁岩能源日產量折合為石油約為20萬桶,現已迅速增至100萬桶。到2020年,這一產量將達到每日300萬桶。一些美國能源專家認為,隨著該能源大量開發,美國八年后甚至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

  在巴西,隨著勘探技術的深入,過去幾年發現多個海上大油田。巴西政府的估計,屬於鹽帶下層的石油儲量可能高達1500億桶。按照目前的開發速度,到2020年,巴西日產石油將達到500萬桶,相當於沙特產量的一半以上。屆時,巴西將取代委內瑞拉,成為拉美最大石油生產國。

  當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可能蘊含著豐富的其他形式的油氣資源。比如,就頁岩氣來講,按照美國能源部的估算,中國技術上可開採的頁岩氣儲量達到了1275萬億立方英尺,居世界第一,但特殊地質結構導致開發成本高昂。因此,按照目前的勘探開發,以加拿大、美國和巴西為三個節點的西半球,無疑將在未來世界能源版圖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能源版圖的改變,進而將對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帶來極大沖擊。基辛格曾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隨著這些非常規能源的發現,美國 能 源 安 全 將 獲 得 極 大 改 善 。 美 國 能 源 信 息 署 在《2012年能源展望》中預測,美國能源自給率將在2021年突破85%,在2035年達到87%。

  一旦有了更近距離、更可靠保証的油源,美國將可大大削減從中東石油進口量,甚至不排除美國未來成為能源出口國。《華爾街日報》不久前就援引各種數據稱,在2011年美國很可能已變身成為石油類產品淨出口國,這是美國62年來第一次。

  當然,石油產品還不同於石油本身,畢竟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但據估計,到2020年,西半球從世界其它地方石油進口量將減半。對巴西、加拿大等國來說,能源出口意味著更多的財富,其本身在國際能源乃至整個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影響力也將大大增強。

  作為未來能源版圖的另一重大變化,中東和非洲石油將可能大量流向歐洲以及日本、中國、印度等亞洲能源消耗大國。其中,中國雖然能源儲量頗為豐富,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能源需求量勢必進一步擴大,並遲早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和進口國。

  如何未雨綢繆,在新能源版圖中確保自身能源安全,無疑是歐洲和亞洲能源大國面臨的重大考驗。

  (劉洪)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