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民辦養老院困局待破:扶持政策多年未落實到位 【2】

2012年03月29日14:5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政策】

理想與現實

谷全文無數次找到電力部門,“政策說的好好的,為什麼不給我們優惠?”得到的答復是,“電力歸發改委管,民政部的文件我們無法執行。”

為了扎根,辛文、王岩夫婦努力修復著與半壁店村的關系,但談何容易。

查電表的師傅來了,“我們四月份用電能優惠嗎?”師傅沒回頭,“我們聽上頭的。”

此前置換土地時,養老院電卡沒有和村委會更換。

根據規定,養老機構具有福利性質,電費應該按居民用電的價格收取。但嘉德養老公寓的電費一直按非居民用電的價格繳納,去年隻電費一項,就交了40多萬元。

惴惴不安的泰福春養老院院長崔艷玲,同樣拽著查電表的師傅問,對方甩甩頭走了。

2005年,民政部出台了《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意見中提及:社會辦福利機構將享受優惠地價,用水、用電、電信業務也將全部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

過去的七八年中,較真的谷全文無數次找到電力部門,“政策說的好好的,為什麼不給我們優惠?”

得到的答復是,“電力歸發改委管,民政部的文件我們無法執行。”

今年2月初,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通知,4月1日,北京市社會福利機構將享受和居民相同優惠的水電氣價格。這意味著,原本每月3萬多元的電費,將下降一半。

“一年能省20萬啊。”谷全文掐手指頭等著4月1日。這一天,等了快10年。

可更多的養老院院長卻等得有點悲觀,會不會依然“政策是政策,現實是現實”?

據北京市政協社法委的調研報告顯示,盡管此前各個層面出台了包括稅收、水電、燃氣等多個面向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但在實際執行中因涉及多部門利益,除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落實得比較好以外,水、電、燃氣等方面未能落實。

去年,北京啟動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資金支持項目,共下撥建設支持資金3115.6萬元,這些錢隻流向了6家社會辦養老機構——隻有它們符合資助條件。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401家養老機構中,有186家屬社會興辦。這意味著,隻有3%的民辦養老院獲得這些資金的支持。

【風險】

失能老人的流向

崔艷玲覺得,公立養老院在評級中一切都由政府部門包辦,民營養老機構要想給自己個身份,就要“拿錢砸”。

崔艷玲最近上火了,因為正在進行的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

干了14年養老工作的她,留心天氣不好時多陪老人聊聊天,留心對待護工“尊重多過責備”,甚至留心給養老院設置后門,為的是運送離世老人的遺體“不讓別的老人看了難過”。

拿到高級社工証的崔艷玲,對自己的專業有信心,對所帶的護工隊伍有信心,但“給我的養老機構再添一個星?沒信心”。“公立養老院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在這個跑道上,我們很累。”

按規定,參與評級遵循自願原則。已是二星、自覺已達三星標准的崔艷玲介紹,申請升級需要第三方機構的資質評定,“至少3個,得花很多錢。”

崔艷玲覺得,公立養老院在評級中一切都由政府部門包辦,民營養老機構要想給自己個身份,就要“拿錢砸”。

谷全文倒看得開,“就是個星星,要不要不打緊。”在相關政策難以落實的前提下,他憂慮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失能、半失能老人。

他想起一次業內聚會,一家民辦養老院院長接到電話后,蹭地從飯桌邊躥起,“院裡出事了。”一位半失能老人,喂著喂著飯,突然不行了。

之后是官司、訴訟、賠償,那一年,這家養老院遭遇11起官司,絕大多數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有關﹔無一例外,“多多少少都要賠人錢。”

據記者調查,第一社會福利院的老人中,不能自理的不足三分之一﹔與之相鄰的第五社會福利院明確表示,“我們不接收不能自理的老人。”

在全市215家公辦養老機構中,隨機撥通30個公辦養老機構的電話,除去遠郊區縣的鄉鎮辦敬老院,大多數公立養老院、特別是市區內街道所屬的公立養老院,都明確表示,不接收不能自理的(老人)。

民辦養老院情況恰恰相反。昌平某養老院共收住116名老人,完全能自理的不到30人,需要護理的佔全院人數的四分之三。很多養老院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超過一半。

公辦養老機構沒有經營壓力,自然不願意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成本太大。這些老人流離到民辦養老院,對於后者,收一個老人就是一份錢,“要生存”。

高難度的護理也意味著高風險,立法缺失,保險不到位,谷全文不停撓頭,“這風險,難道我們活該承擔?”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姚遠教授分析,長遠來說,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機構是大勢所趨,保障養老機構的合法權益,維護他們的利益,各級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長期不公平競爭,會挫傷民營養老機構的積極性﹔隨之導致的高風險,會加劇民營養老機構的生存困境,“這問題不解決,養老行業不可能健康發展。”

全國老齡委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失能半失能老人達3300萬,其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達到1100萬人。我國90%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是靠收取入住老人的服務費維持日常運營。

“這裡面存在巨大的矛盾.”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閻青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數量龐大的失能老人亟需專業的護理服務,要完成這一任務,公立養老機構做不到,也不願意做。如果民營養老機構沒有健康的發展環境,勢必引發大量的社會問題。

【利潤】

賺錢背后的擔憂

不確定的未來。他感覺自己和那些被遣散的老人們,是另一種形態的流浪者。

目視前方,再回回頭,那麼多坎兒,為什麼這些民辦養老院還在撐著?

“很多人會想,我們開養老院是圖什麼。”40歲的崔艷玲是個漂亮女人,說話並不快,“我不說虛的,賺不賺錢?肯定賺。”泰福春養老院運營的13年,除了先期啟動的150萬元,陸續投進養老院的650萬元“都是養老院自賺的”。

新的房屋、床位和設備,每年不停升級改造,賺來的錢又回到了養老院中,“卷在裡頭,不由自主往前走。”

崔艷玲說,她所有賺的錢就是泰福春這個院子,至少值1000萬。但院子搬不走。如果不面臨搬遷,租賃合同到期后,崔艷玲幾乎什麼都落不下。

谷全文特別想更換養老院的陳舊設備,提升服務品質,引進更先進的管理系統,在這行摸爬了十幾年,谷全文懂老人。

但他更懂這行業。與他同時起步的養老院一個個在消失,拿了拆遷款,將老人就地解散。被遣散的老人們,輾轉到存活下來的養老院。

“我有錢,有地方,有熱情,但是沒時間了。”谷全文不敢想2018年,距離他的愛地頤養院走到下一個岔路口還有6年。如果再下血本,一旦續約失敗,這麼多年的付出將留不下任何痕跡。

不確定的未來。他感覺自己和那些被遣散的老人們,是另一種形態的流浪者。

頭頂的高壓線太過密匝,甚至阻擋了鳥兒飛過。一旁穿插而過的地鐵線延伸至王岩目力不及的遠方。

不遠處的通惠河畔,5年時間,仿古的會館林立,如今已是一片繁華。搬家后的養老院,周圍的工地依舊日夜不停地作業,依舊有老人抱怨夜裡睡不好,養老院的牆壁甚至因為旁邊的建設開始出現裂紋……

不過王岩最近不想考慮這些,氣溫回升,春天來了。王岩盤算著柳樹抽芽的時候帶一些老人去河邊看看。

因為那裡,曾是他們的家。

開辦民辦養老院所需條件

1申辦組織具備法人資格﹔申辦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符合養老服務機構的設置規劃。

3有符合規定的固定場所和設施﹔其中床位不得少於30張,收養的老年人的人均居住面積不得少於5平方米。

4有與其規模和服務相適應的資金。

A18—A19版採寫/記者 張? 盧美慧 張永生 實習生 李禹潼 陳瑩磊

A18—A19版攝影/記者 尹亞飛 周崗峰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