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民辦養老院困局待破:扶持政策多年未落實到位 

2012年03月29日14:5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3月18日,朝陽區高碑店,搬家后的嘉德老年公寓。一位老人在壘砌不嚴的磚牆邊休息,牆后,是還沒建成的老年公寓三期。

嘉德老年公寓的特護房內,一位老者趴在圓桌上睡著了。

很多養老院裡,混住、護工短缺和醫療缺位,把很多老人從對養老院專業、溫馨的想象拉回了現實。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401家養老機構中,有186家民辦養老院,佔46.4%﹔目前全市共有養老床位6.9萬張,民政部門計劃,截至2015年,全市養老床位總數達到11萬張。目前仍有數萬張床位的市場缺口。

巨大的市場潛力,這本該是民辦養老院蓬勃發展的良機。但卻有諸多仍待解開的結,束縛著它們前行的腳步。城市中心區寸土寸金,民辦養老院規劃、用地不得不讓位於商業價值﹔扶持政策多年未落實到位﹔失能、半失能老人被公立養老機構所拒,隻能輾轉至此,隨之而來的是高成本、高風險﹔當民辦養老院的自身造血功能遭遇不可知的未來,境遇如同“刀懸在頭上”。

老之將至,民辦養老院困局待破。(系列調查明日關注養老出路)

北京第一家擁有用地規劃許可証的民辦養老院,是崔艷玲和家人開辦的。

如今,這家養老院可能要被迫搬家了。

盡管,土地租賃合同2029年才到期。

搬家的原因,恰恰也是因為規劃。

【規劃】

被規劃掉的未來

向亦庄的規劃部門提出改造申請時,當值人員說,“沒讓你們走就不錯了,還想蓋新房子,想什麼呢!”

1998年,大興區還叫大興縣的時候,崔艷玲隨婆婆一起籌備這座養老院。

崔艷玲的婆婆原在民政系統工作,曾兼任公辦養老院院長,她將那所公辦院做成了全國模范養老院。

婆婆賦閑在家后,家人勸她再干點啥,她就認准了養老院。

建養老院,用地是根本,為了讓養老院有個合法的身份,她們辦下了用地規劃許可証,這是有30多年的民政經驗的婆婆才能想到的。

大羊坊南村,12畝地,其實是個池塘,四周堆滿垃圾,是泰福春老年公寓的前身。

1999年1月,婆婆和大羊坊南村簽訂用地協議,第一年租金4萬元,此后每年遞增5%。

婆婆將家裡的車子房子全部抵押出去,又找人拆借,籌來150萬元啟動資金。娘倆跑登記、盯施工、搞建設,1999年7月1日,老年公寓開張了,3個老人入住,接著是32、53、78……

14年后,曾經少不更事的崔艷玲已進不惑之年。她早已接下婆婆的事業,成為泰福春的管理者。去年,她琢磨著蓋一排新房——由於地面塌陷,當年的房子已成危房。

向亦庄的規劃部門提出改造申請時,當值人員說,“沒讓你們走就不錯了,還想蓋新房子,想什麼呢!”崔艷玲如遭冷水潑頭。

她向大興區規劃部門查証,得到的答復是,“新的規劃中,泰福春所在地是一片公共綠地。”

崔艷玲手裡的《土地規劃使用証書》將要成為廢紙,“大規劃”規劃掉了“小規劃”。

北京市規劃委大興分局規劃科的工作人員說,農村土地是由村集體所有,村委會具有規劃土地作何用途的權利。該人員同意一種說法:養老院所用土地並不是專項土地,只是租用村集體土地使用。

有人告訴她,今年年底前,泰福春就得被拆除。

30年的土地租賃合同,本想大展拳腳,危機卻提前17年降臨。

崔艷玲害怕,王岩、辛文夫婦的遭遇會在她這裡重演。

【土地】

搬遷風波

各方勢力卷入其中:阻止探望、垃圾堵門、投擲石塊、停水停電……養老院平靜的生活被接連打破。

辛文、王岩夫婦是嘉德老年公寓的投資人。2005年,兩人以50萬的價格賣掉三環內的婚房,從高碑店鄉半壁店村租下12畝土地辦養老院。

開業后,鄉政府和村委會經常帶著市區各部門領導、外商來參觀,“說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

一場搬遷風波,抹去了“重要成果”。

2007年,半壁店村以拖欠費用為由,試圖中止與辛文的合同。她已與村委會簽署的20年租地合同,距此生效不到2年。

各方勢力卷入其中:阻止探望、垃圾堵門、投擲石塊、停水停電……養老院平靜的生活被接連打破。

沖突升級的背后,是每畝土地租金從2萬飛漲到15萬。

“不能光為精神文明,就不顧村民吃喝拉撒。作為城中村的半壁店,5000多名村民都沒耕地,大部分村收入是靠集體土地的商業出租。嘉德老年公寓長期拖欠高額費用,違反了合同,村民很有意見,村委會壓力很大。”當時,半壁店村委會主任吳昊這樣說。

“欠費說”讓王岩無法接受,2007年年初,老年公寓曾籌措資金向村委會還欠款,但村委會拒絕接受。

冷漠、過河拆橋,辛文從回憶裡拽出這些字眼。

也有讓他感到溫暖的。

“我哪兒也不去。要是拆,就讓鏟車從我身上過。”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張大爺高聲說,來嘉德前他“偵查”過十幾家養老院,都不滿意,嘉德的平房、田園和護工的服務留住了他,想在這兒安度余生。“都是錢鬧的,他們沒有老的一天嗎?”。

角力持續了將近4年。2010年,辛文與半壁店村各退讓一步,以地換地。嘉德老年公寓向半壁店村東南側少許退避,這至少可以存活下去。

嘉德老年公寓與半壁店村的博弈,谷全文看在眼裡,感同身受。2000年前后,這位昌平區愛地頤養院院長,經歷了與嘉德幾乎一樣的土地糾紛。

谷全文認為,他和崔艷玲、王岩的遭遇並非個案。土地問題成了困擾北京地區民營養老機構的最大難題,“懸在頭上的一把刀,不知道這把刀什麼時候會落下”。

民營養老機構的場地,更多是由租賃而來。北京市區地塊近年的價格飛漲,讓很多民營養老機構不斷遠離市區,影響了入住率。北大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認為,養老資源本就供不應求,低入住率更加浪費了這些稀缺資源。

沒根,是王岩們最大的不安。與老人一樣,養老院經不起折騰,搬遷就意味著從零開始、元氣大傷。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