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京華時報:人性高於一切 高考也不例外

2012年03月29日16:56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特約評論員 魏英杰
 
張文馳在人性的高考中得了滿分,恰是因為許多人在真實的高考背景下,根本無力去追求這樣的人性之美。
 
湖北高三學生張文馳在備戰高考期間,赴京捐獻骨髓,參與挽救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此義舉感人,網友親切地稱他“最美中學生”,力頂他在“人性的高考中得了滿分”。
 
面對如潮的贊美,張文馳反倒冷靜,他一再表達:“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沒什麼好猶豫的。”這句話彰顯了一個朴素道理:人性高於一切,高考也不例外。這句話讓我們感動之余有所反思:“最美中學生”到底美在哪裡?
 
沖突產生美。張文馳的義舉之所以迸發出美的力量,不僅在於他是全國首個捐獻骨髓的高中生,也不僅在於他是全國年齡最小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而在於他在高考和救人發生沖突之時,義不容辭地選擇了后者。這種抉擇,看似簡單實則艱難。當人們掂量著高考對人生的分量,當人們抬眼望著高考倒計時屏幕,當人們得知這是張文馳的第二場高考,相信更加能夠體會到,他作出的這一抉擇,堪稱壯舉。
 
也正因為如此,張文馳的行為反倒形象地襯托出高考對人性的壓抑。照理說,一場考試與救人完全不具有可比性。隻有當這場考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未來命運時,二者才可能發生矛盾,構成“力量對比”。越多人為張文馳歡呼贊美,在他們看來,於緊張備戰高考期間去救人,簡直就是一種巨大犧牲,是拿自己的前途作為救人代價。
 
這是一個可怕的現實。這讓我們為張文馳歡呼的同時,不由發出一聲嘆息。為了走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學子們放棄了多少本該擁有的歡樂,以及本想追求的社會理想。張文馳的事跡所引起的反響,讓我們想到有很多人缺乏必要的人文情懷,即所謂社會責任意識。“最美中學生”的美,也來自於對這種社會責任意識的呼喚。張文馳在人性的高考中得了滿分,恰是因為許多人在真實的高考背景下,根本無力去追求這樣的人性之美。它讓我們把一個高三學生犧牲備考時間捐獻骨髓,而不是捐獻骨髓本身,看作一個了不起的行為。
 
張文馳捐獻骨髓,這當然是義舉。他因此贏得再多的贊美,也不為過。不過,人們發出贊美的時候,倘若能夠剝離備戰高考這一因素,這一切無疑將顯得更加純粹,更加美麗。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