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環球時報:大選無法幫法國擺脫迷惘

2012年05月07日11:19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法國總統大選昨天第二輪投票,輿論在選前就普遍預測薩科齊的敗局,認為“隻有奇跡才能救他”。由於時差的原因,我們把法媒對薩科齊“一棍子打死”的預言擺在這篇社評的開頭,讀者自會驗証。
 
薩科齊執政5年都干了些什麼?輿論最清楚的記憶是他的“夫妻新聞”和所有大事都少不了他的激烈語言和夸張表情。把自己同時當成演員已是西方政治家的“通病”,薩科齊只是“多次露餡並被捉住”的那一個。
 
整個西方世界缺少清晰的社會前進目標,人們在面對新興國家的優越感和焦慮之間陷入矛盾。各國的政治很少有認真破解這一困惑的,它們大多成了圍繞選舉規則越搭越高的積木。這些選舉派生出大量的政治惡習,它們能夠創造的解決問題的力量則越來越少。
 
政府更迭已經很難成為法國在巨大公共債務面前洗心革面的轉折點,法國的變化需要整個西方世界更大反思潮的推動。而從希臘到法國,遍及歐洲的反對緊縮政策公眾抗議顯示,這樣的反思還遠未到來,那些靠討好選民維系自己執政的歐洲領導人,根本無力引領這樣的反思。
 
薩科齊像演戲一樣的5年執政不全是他個人的錯,他的“演員化政治策略”是個人投機和法國全民性迷惘的一拍即合。
 
民主思想在向全世界加速擴散,今天能夠繼續完全用專制維持國家政權的地區已經所剩無幾。而西方等不少國家又面臨了民主過濫和選舉異化的新問題,對民主制度做出整理,趨利避害,是今后世界各國必將發生的新探索。
 
從身邊的日本到遠處的法國,中國人清楚看到了“民主”的兩面性,它的正面力量和它一旦走向極端會對國家造成的明傷暗疾。中國建設民主的歷史和社會發展環境與西方完全不同,我們必須有與這個復雜時代相稱的政治悟性。
 
中國人對本國民主建設的設計,應從對幾千年封建制度殘余的清除,轉為在做這種清除的同時,認真搭建民主的界限,不讓它走向今天很多國家所表現出來的幼稚與失控。這是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兩個同等重要的任務,不可隻顧其一不顧其二。
 
令人擔心的是,中國輿論場上對這兩個任務的並行性至今認識不足,清除封建殘余的道德和政治正確性大大高於對“民主異化”的警惕和限制。在互聯網上,一些人對這樣的主張根本聽不進去。
 
然而世界的真實規律遠不像互聯網上的口號那樣簡單,法國的選舉既精彩,又像是對法國人民政治熱情的浪費甚至耍弄。在社會治理基礎不夠牢固的國家,這種政治游戲的后果或許遠不止是浪費和錯失良機,它們有可能釀成無可挽回的社會災難。
 
所有國家都需要有民主,也要有領導層的決斷力。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証明了這個道理,法國和西方世界近年的曲折經歷同樣在証明它。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少有的有較大戰略回旋力的國家,我們必須用好這個回旋力,不把自己推向任何死胡同。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