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國圖館藏大量歷史文獻証明釣魚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

2012年09月18日10: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今天(17日),國家圖書館舉行“館藏釣魚島有關文獻情況介紹會”,向媒體展示了數十種從館藏中精選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簡稱釣魚島)相關古籍善本、輿圖、報刊等資料。

大量歷史文獻証明,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利用釣魚島,並對釣魚島進行了長期管轄。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利用釣魚島

展出資料中,最早記載中國與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國官方文獻《使琉球錄》引人注目。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楊載出使琉球,詔告即位建元,並冊封察度琉球王。從此,琉球王均由中國皇帝冊封。中國明清兩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國派遣冊封使,留下的大量《使琉球錄》,不僅記錄了冊封使在琉球的所見所聞,同時記錄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歷史事實。

目前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的史籍,是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其中便有關於“釣魚嶼”的記載。陳侃《使琉球錄》(1534年),是現存最早記載中國與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國官方文獻。書中明確記載了“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當時的琉球人認為過了釣魚島列島,到了古米山(又稱姑米山,即現在沖繩的久米島)后才算回到國家,而釣魚島在中國的版圖之內。

同時展出的夏子陽《使琉球錄》(1606年)、汪楫《使琉球雜錄》(1683年)、徐葆光《中山傳信錄》(1719年)所繪“琉球三十六島圖”及“琉球地圖”、周煌《琉球國志略》(1756年)、潘相《琉球入學聞見錄》(1764)、李鼎元《使琉球記》(1802年)等史料,都記錄了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

中國對釣魚島進行了長期管轄

明朝駐防東南沿海的最高將領胡宗憲與地理學家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1562年,圖①)將釣魚島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作為中國領土列入中國的防區,這是中國對釣魚島實行有效管轄的最早記載之一。鄭舜功《日本一鑒》(1555年)寫道“釣魚嶼,小東小嶼也。”“小東”即當時台灣別稱,說明當時中國已從地理角度認定釣魚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茅元儀《武備志》(1621年)、明末施永圖《武備秘書》,承襲了《籌海圖編》將釣魚島列入海軍巡檢防御范圍內的記載,表明明朝對釣魚島連續無間斷地管轄。

清政府第一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台海使槎錄》(1736年)的記載說明釣魚島在行政上早已屬於台灣管轄。范咸《重修台灣府志》(1747年)記載了釣魚島等島嶼劃入台灣海防的防衛區域內。陳壽祺等《重纂福建通志》(1871年)將釣魚島等島嶼列為台灣宜蘭縣的海防要沖。鄒世詒等《皇朝中外一統輿圖》(1863年)清楚地標出以姑米山為琉球國界,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歸中國版圖。民國34年(1945年)3月由內政部地圖發行許可、中國史地圖表編纂社出版的《中韓日形勢圖》明確標出釣魚島、赤尾嶼、黃尾嶼的地理位置,表明這些島嶼為中國領土。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