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版:中企需補海外維權課

吳學安

2012年10月19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老干媽”作為中國著名品牌,其商標不僅在國內屢被盜用,隨著國際市場的開拓,在海外遭受商標侵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鑫回憶說,“2010年,我們在美國市場發現有泰國同類產品侵犯本公司商標權的現象。當時給侵權企業發過律師函,對方在當地停銷了一段時間,更換了產品商標,但之后又轉戰紐約、芝加哥等地繼續銷售。”

  雖然中國的對外貿易近年來發展快速,但是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現階段的發展仍然是加工為主,創新不足。尤其是中國企業的專利、商標在國外申請注冊情況令人擔憂。一方面,中國企業缺乏境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境外申請專利和注冊商標數量較低。目前,中國企業申請國際專利件數不足25%。同時,知名企業的著名品牌在境外注冊商標比率相當低。如中國50個最著名的品牌商標在調查的5個國家(地區)中,未注冊的比率高達53%。另一方面,由於中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導致中國企業著名商標被外國企業搶注事件頻頻發生。就連“同仁堂”、“王致和”這樣的老字號馳名商標也備受海外侵權之痛。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到海外投資的意願日趨強烈。然而,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搏殺中,屢屢遭遇“專利門”、“商標門”狙擊。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有大約63%的企業會因為遭遇到知識產權糾紛而被迫應訴,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輸了官司,造成慘重經濟損失。與“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步伐相比,中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的腳步明顯滯后。因此,如何運用各國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做好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把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降到最低,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必修課。

  應該看到,世界已經步入了知識產權經濟的時代。目前,世界各國都把保護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強國戰略。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中國擴大開放的需要,履行國際承諾的需要,更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從政府層面看,應當積極研究知識產權海外保護的整體戰略,為企業自主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要研究建立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拓展激勵機制,鼓勵和指導國內企業在海外積極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同時,建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特別是重視國內中小企業在海外知識產權的合法保護。

  從企業角度講,應當從深化企業機制改革入手,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和運作能力,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依法維護自己應有的權利。如對於搶注中國商標的多發國家和地區,要向有關方面發出警報,並將搶注商標者列入黑名單,將其公之於眾,防止其進行更多的商業欺詐。同時組織力量,依靠相關法律開展維權斗爭,為企業在海外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發展環境。

(責任編輯:李文慧)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