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望海樓:日本促美壓華打錯了算盤

張雲

2012年10月18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被認為可能再次登上首相寶座的自民黨新總裁安倍晉三,10月15日同到訪的美國副國務卿談及中日島爭時態度強硬:“沒有談判余地,不存在領土問題,1厘米也不會讓。”與此同時,日本國內設想通過中日危機升級敦促美國在釣魚島主權歸屬上傾向日本的聲音不斷出現。事實上,促美壓華的想法在戰略上是錯誤的、危險的,對日本國家利益是有害的。

首先,日本認為美國為了維護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同盟關系,關鍵時刻會選擇支持日本的邏輯是不可靠的。美國一直以來的態度是:在領土歸屬上不持立場,但同時又提及日美安保條約適用。這反映了美方既不願同中國對立,又需要顧及同盟“小伙伴”的復雜心理。對於日本來說,則始終因為沒有得到美國終極承諾而心存疑慮。中日危機升級惡化,美國就會面臨不得不干預的局面,在中日之間美國不可能選擇中國,這可能是日本某些人士的邏輯。但是曾擔任奧巴馬政府國務院亞洲事務高官的貝達在回憶錄中明確寫道:“設想中日會為了這些島嶼開戰是荒唐的,或者認為美國會被迫卷入同樣荒唐。”而且很有可能,美國在危機可能失控之前,就會轉向遏制日本從而避免戰略攤牌。

第二,日本忽視美國國內對於中國崛起討論的多元性,放大美國國內“中國威脅論”將會導致戰略誤判。日本國內知識界和輿論對於“中國是威脅”一邊倒認知傾向突出,他們似乎也認為美國的對華認知與日本相同,不知這種判斷來自一廂情願的期待還是有選擇性的報道。美國國內對於中國崛起的認知是多元的,信奉“中國威脅論”的僅是其中一種傾向。奧巴馬政府一邊高調“重返亞洲”,推進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另一邊高度重視中美高層互動和戰略與經濟對話,正好體現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多元訴求。冷戰中,美國戰略家們發展了龐大的威懾理論,但結果被証明夸大了蘇聯威脅,不僅無用,相反還無助於自身安全的正增長,美國戰略界在看待今天中國時不會不吸取這些教訓。相反,戰后缺乏戰略思維訓練的日本容易情緒化地用放大鏡看美國對華警戒防備,用顯微鏡看美國對華合作意願,這隻會進一步強化日本已經一邊倒的對華負面認知,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

第三,日本在對華關系上過度依賴美國,回避或者拖延制定長遠的對華關系,不僅會失去同中國建立長遠關系的戰略機會,而且可能會失去美國的信賴。日本為了應對所謂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在過去十年裡主要採取了強化日美同盟,建立自由國家聯盟,構筑歐亞“自由繁榮之弧”等,這些外交行為說到底著眼點都是中國,但唯獨缺失的正是日本對華外交的長遠戰略。日本的上述外交做法短時間內可能會帶來一些所謂的“安心感”,但日本不可能永遠回避如何定位中日關系遠景的戰略問題。相反,中美關系正在朝著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明確的遠景目標邁進,日本持續消極回避態度隻會讓自身在急劇變動的大國關系格局中處於孤立境地。

耍小聰明,促美壓華追求短期的戰術利益,將會讓日本犯下重大的戰略錯誤,那樣的話,日本損失的將不僅僅是中日關系。要真正走出“窘境”,日方需要拿出誠意,付諸實際行動。

(作者為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